金融界《走进上市公司》专访庞大集团总经理李金勇
[本期导读]以往被称为奢侈品的汽车,正加快步伐走入寻常百姓家。各大汽车展厅熙熙攘攘的人群,曾给汽车经销商带来巨额利润。但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供需关系的调整,经销商总利润较低,整体生存状态并非十分乐观:传统经销商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成功转型,摆脱“低利润化”的困境?适逢此刻,作为传统经销商代表的庞大集团总经理换帅,曾带领斯巴鲁闯出一条新路的李金勇履新。本期《金融界走进上市公司》邀请李金勇做客,请他详解庞大集团应变的新规划。
[嘉宾简介]李金勇,清华大学及美国北弗吉尼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6年进入汽车行业以来,一直致力于汽车行业的销售和推广等工作。历任庞大集团董事、副总经理、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等职务,现任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升任执行董事、总经理。同时,还担任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副会长、中国市场学会汽车服务营销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背景片花:汽车正加快步伐走入寻常百姓家,各大汽车展厅熙熙攘攘的人群曾给经销商带来巨额利润,但在这种风光的背后却是发展的困境。早些年开了店、拿到品牌授权、提来新车,就能坐着赚钱的时代一去不返。如何转型适应新的市场变化,正困扰着汽车经销商。)
金融界:您认为汽车厂商以及经销商之间的关系,未来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是否可以说经销商的春天就要来了吗?
李金勇:我们非常相信这一点,因为国家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工商总局给经销商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的松绑,包括未来商务部对于汽车品牌管理办法的修订,这些措施的综合推出,都会给经销商的理性投资带来非常良性的发展,也会对汽车生产厂家理性制定年度目标带来好的方面。2013年、2014年所带来的高目标、高库存价格混乱的现状,未来如果形成常态的话,其实伤害最大的是汽车厂家。汽车厂家如果能够意识到,今后它的主要方向都改变成了向提高经销商满意度、提升经销商的盈利能力的标准去过度,使商务政策的制定更加公开、合理,那么厂商关系会更加和谐发展。反垄断是对于乱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行为的调查,会使厂家对经销商的管控能力越来越弱。在这种前提下,唯一能让经销商能够服从厂家按照它既定的品牌战略去发展的方式,就是提高经销商的盈利能力。如果不提高经销商的盈利能力,品牌就会越来越弱,甚至最终走向灭亡,提升了经销商的盈利能力,品牌才会持续发展,这个观点已经形成了共识。
汽车价格居高不下,纷纷降价对消费者就有好处吗?我觉着也不是的。欧宝汽车退出了中国市场,未来会不会有A品牌、B品牌、C品牌也要退出中国市场呢?未来会不会有某些品牌会难以持续经营呢?如果退出了中国市场,如果难以持续经营厂家倒闭,这个品牌被兼并,那么消费者后继的服务如何保障呢?比如说欧宝汽车去年退出了中国市场,首先对欧宝汽车的经销商产生了伤害,但是最终对中国的消费者产生了伤害,后续的维修如何办?后续再买零配件跟谁买?服务得不到保证,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证,所以说任何一个行业,应该是良性发展,健康发展。每个环节都有每个环节的合理利润,这才是未来我们所期待的。
金融界:除了汽车经销商和厂商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些新技术的发展也在影响着汽车行业,比如车联网等,而汽车经销商的盈利水平也是良莠不齐。您认为什么才是汽车经销商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李金勇:我觉着未来汽车经销商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类似于庞大集团这种多品牌、多区域、多品种销售的规模企业,这样在未来发展当中,才能够从博弈的角度跟厂家博弈,从消费者服务的角度能够给消费者产生综合的服务优势。比如说未来发展的二手车、车联网、汽车电商,像类似庞大这样成规模的集团企业,又是多品种、多区域的企业,对于这种新的业务发展模式的变化,是能够非常快的接受的,而且能够快速的推进。比如未来三四线城市的汽车超市、汽车4S店的一店多品牌销售,对于庞大集团这种大规模多品牌的企业是非常容易进行整合的,而单品牌单区域的经销商在这种转型当中就不具备优势,未来有可能被兼并、被重组。
我认为未来可能会有更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面世,规模可能会越来越大,而且是主动的合作、不是由兼并形成,这样的趋势对未来汽车销售企业会产生好处。随着汽车经销商的转型,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经销商注重品牌意识,诚信意识。现在汽车经销商品牌的意识还比较淡,庞大集团愿意去做品牌的发展,我们特别希望,未来庞大的品牌也是在汽车品牌之外的一个服务品牌。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汽车销售企业具备品牌意识,中国汽车市场随着汽车经销商集团的快速发展、品牌意识的快速萌醒,渠道建设会越来越健康。
相关专题:
[金融界走进上市公司NO.042]庞大集团:新战术迎接经销商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