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界人物>焦点人物>

雷军的焦虑:小米巅峰已过 陷入颓势(2)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6-05-18 09:13:44

  回想近半年来手机行业的情形,小米的火爆势头衰减已经是事实。2015年小米定下的一年的总销量目标8000万台,最终只实现7000万+的销量,不过拿下国内销量第一。只是依然没法抵挡华为崛起的势头,要知道,如果综合全球出货量,这家老牌公司才是中国手机市场真正的老大。

  从华为2015年财报显示,华为消费者业务在2015年全年销售超过200亿美金,全年终端发货量1.08亿台,同比增长44%,远超全球智能机行业平均增速,成为中国首个年发货量过亿的智能机品牌。

  通过切入中高端市场,华为已经实现了全球市场份额的提升。Gfk报告显示,华为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零售份额持续领先,在全球市场以9.9%的份额稳居第三。其中,欧洲、拉美、中东、非洲等地区实现迅速增长和份额领先。在西欧部分发达国家,华为在高端智能及市场也有了重大突破,市场份额排名前三。

  从2016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全球销量排行榜来看,华为手机同比上涨3%,市场份额跃升至8.2%,出货量同比增长了1000万台。

  “小米颓势原因 ”

  问题来了,小米真的“巅峰已过”?为何陷入颓势?

  市场普遍的说法是,首先,小米手机目前的互联网线上销售模式虽有所创新,但渠道比较单一。相比华为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只做电商的小米手机比较容易触到天花板。而即使是线上,也存在多家竞争对手。如华为荣耀、乐视、魅族,而这三家分别在质量、性价比、外形等方面均具备各自优势,足以抢占小米手机的一部分市场份额。

  其次,小米的低价也不再是优势。小米手机站在风口的时候,是智能手机开始普及的时候。智能又价低的小米手机在当时性价比高,广受喜爱。但如今智能手机已经非常普遍。

  数据显示,到2014年末,一线城市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达到94%,用户对智能手机更多是换机需求,而一般用户往往会寻找更高配置的机型。因此,小米手机的低端机已经不存在优势。此外,目前低价手机市场的竞争厮杀惨烈,OPPO、vivo、华为、金立等品牌渠道下沉的能力一点都不弱。

  出现问题的还有营销手法,跟小米起步时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是先发布会,然后线上抢购。云服务也没有利用好,还被诟病成了广告推送服务。饥饿营销的玩法让米粉转黑的现象频频出现。

  当然,小米的产品定位问题也值得重视。小米,红米,红米note,一系列产品似乎都在主打性价比,没有差异化,就没有差异化的利润。

  “小米生态的潜力何在?”

  也有人提醒,手机只是小米其中一部分。雷军的野心不是手机,而是构建生态,占领整个数码端。所以,即使手机出现颓势,小米生态的未来还在。

  的确,小米还投资了一系列智能硬件公司,除了做手机,还卖电视,卖移动电源、卖平板,卖接线板,卖电饭煲、手环。从“小米生态链计划”披露的成绩单来看:小米已投资公司55家,7家公司年收入过亿,2家年收入破10亿,4家公司估值已达10亿美金成为“独角兽”。

  而且雷军强调,小米不是投资公司,而是为了追求与他们的链接,利用投资的方式开启智能硬件帝国的版图。更确切地说是与这些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并将他们融入小米生态链。

  分管MIUI的小米副总裁洪锋在2015年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说道,未来不仅小米投资或者合作硬件要加入到MIUI系统中,小米还会建立一套智能家居的标准与协议,如果足够多的硬件企业接受了小米的标准和协议,那没有采用这一套标准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自然就会处于劣势。

  实际上,小米在生态链的建设过程中其实遇到过不少挑战。

  2014年12月,爱立信曾在印度对小米提出专利诉讼,三天后,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裁定,由于小米侵犯了爱立信专利,禁止其在印度销售和进口手机。虽然在8天后,小米宣布已在印度解禁。但小米的专利问题开始备受争议。面对指责,雷军反复强调,专利战是小米的成人礼。负责电商的小米总裁林斌否认小米会通过收购等方式获取专利,“我们从一开始就走的是自主研发的路。”

  小米在智能家居方面一度采用低价战略,也曾受到来自同行的指责。有些智能硬件厂家甚至担心小米会带坏行业风气,“别人开关卖五块钱,小米的只能卖两块,我不想把我们很好的产品变得那么廉价”,一位智能家居的企业负责人说。

  此外,小米生态圈内的iHealth智能血压计出货量,迄今为止也只有几万台。雷军曾强调,小米只做三件产品: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盒子)以及路由器,分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家庭娱乐的入口以及智能家居的翘板。然而智能路由器也迟迟未能进入理想状态,自2014年4月推出以来,出货量离雷军计划的百万台仍有差距。(来源:中国企业网  夏秋颖)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