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界人物>焦点人物>

中国家电史上最该铭记哪三个人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11-20 16:30:27

中国家电史最该记住的三个名字

  [摘要: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张瑞敏就没有今天的海尔,没有何享健就没有今天的美的,没有朱江洪就没有今天的格力。虽然人们至今未看到三位创始人有过任何交集,但并不妨碍我们给三位德高望重创始人贴上属于他们各自的标签。事实上,当我们想到这三位创始人的时候,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属于他们的关键词:朱江洪——“技术”,何享健——“机制”,张瑞敏——“管理”。]

  什么样的企业家最值得尊重?是那些高瞻远瞩且能成为学习标杆的企业家。

  什么样的企业最值得尊重?是那些产品价格卖得高且销量很大的企业。

  什么样的企业最不值得我们尊重?是那些动不动就打价格战且永远没有能力为我们贡献伟大产品的公司。

  中国企业发展到今天,大多未能实现两大突破:一个是技术的瓶颈,一个是品牌的瓶颈。突不破技术的瓶颈就无法实现产品领先,无法建立绝对产品力;突不破品牌的瓶颈就无法实现高层面竞争,无法跻身国际主流品牌行列,只能挣辛苦钱。

  技术和品牌并非毫不相干。领先的技术必然带来领先的产品,领先的产品必然带来良好的销售,良好的销售必然带来良好的盈利,良好的盈利必然支撑品牌建设;反过来,强大的品牌必然带来高附加值,从而提升企业盈利能力,进而支撑企业研发投入,最终获得更先进技术与产品。

  这是一个正循环的关系。

  因此,谁率先突破技术与品牌的瓶颈,谁将率先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国际企业。在非家电领域,华为就是最好的证明。

  笔者从来不关注一个企业是不是很热闹,而是关注这个企业热闹的背后做了什么。把技术与产品的根基打扎实,比制造表面的风光重要一百倍。这个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早期低调的华为今天发展得越来越好,而那些喜欢炒作的企业最终一个个销声匿迹。

  中国企业要解决的,从根本上说,就是三个问题:技术、机制、模式。

  我们也许可以从海尔、美的、格力三大白电巨头那里找到答案。

  笔者一直坚信,假如有一天中国诞生出三星、惠而浦那样的全球家电大鳄,必定率先从美的、海尔、格力三家中产生。

  恰好这三家都是白电企业,笔者称之为中国“白电三大”。

  白电三大有今天,创始人功不可没。有一句话说得好,“你今天的结果是10年前种下的种子”。白电三大的今天,正是其创始人十年前埋下种子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就是企业文化与管理机制的力量。三十多年来,中国家电产业一路风雨如晦,半路倒下的不计其数,至今依然艰难支撑的大有人在,唯独白电三大未出现大起大落,个中因由,值得深思。

  今天,改革开放以来诞生的企业已进入交班期,白电三大的三位创始人已有两位离开岗位。2012年5月,朱江洪离开其一手创立的格力电器;2013年9月,何享健卸任美的集团董事长;仅有张瑞敏仍以67岁高龄勉力坚守。目前看,未来2—3年张瑞敏继续留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位置的可能性很大,值此变革关键时期,无论周云杰还是梁海山尚不足以独撑海尔大局。

  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张瑞敏就没有今天的海尔,没有何享健就没有今天的美的,没有朱江洪就没有今天的格力。虽然人们至今未看到三位创始人有过任何交集,但并不妨碍我们给三位德高望重创始人贴上属于他们各自的标签。事实上,当我们想到这三位创始人的时候,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属于他们的关键词:朱江洪——“技术”,何享健——“机制”,张瑞敏——“管理”。

2页 [1] [2] 下一页 

美的格力开启“工场直销” “家电寒冬”是伪命题?

家电业三季度继续探底 惠而浦逆势加码中国

龙头家电净利润纷纷下滑 家电业显露饱和

家电补贴制新政出台 中小品牌生存空间堪忧

能效“领跑者”实施方案出炉 家电补贴制新政出台

搜索更多: 家电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