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农家自制”、“纯天然”、“纯手工”等自制食品在网络上蹿红,自制糕点、自制卤味、自制果脯等等自制食品如今正大肆占据微信朋友圈和淘宝,因为承诺自制、无添加,据调查,有不少人都尝试购买过朋友圈里自制的美食。
卖家无资质自制食品再好吃却无保证
去年上半年,浙江消保委对部分有一定影响的微信(微博)食品开展比较试验,随机抽取熟肉制品、蛋糕、糕点等44个批次进行食品卫生指标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有25批次,不符合率高达56.8%。
网上的自制食品店有两种,一是有实体店,为了拓展电商业务,在网上开店,这些店铺大多有生产许可等证件。另一种是自制食品爱好者试水网店,或者是制作销售当地土特产,这些店大多不能提供安全证明。近一段时间,这些店越开越多,主要原因是第三方电商准入门槛低,还有的做自制食品的生意,都不用开网店,就在微信朋友圈发几张诱人的美食图片,加上几句简单介绍,一个几乎零门槛的店铺就在朋友圈开张了。
自制食品为何如此之猖獗?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销售自制食品有一个很畅通、门槛又很低的渠道,不管是网上开店,还是微信上销售都很容易,这个因素导致劣质自制食品在网络上很猖獗。”食品在线交易,一方面为消费者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网上销售食品门槛低,导致很多有质量问题的食品混杂其中。
各环节无从监管
按照工业化生产流程进入市场的食品,通常会受到较为严格的监管。但是兴盛于网络的自制食品,常常打着“私家厨房”“独家秘制”的旗号,往往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正因为如此,网友将其戏称为“黑暗料理”。
一个合格的食品生产者至少要拥有以下证件: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卫生许可证、健康证、营业执照、产品质量合格证等各种证件。如果自制食品的卖家不具备上述证件,就不具备相关生产资格。
自制食品的市场属性也不甚鲜明,给监管带来了难度。对此,一位执法人员颇为无奈:“就是生产环境再恶劣,再不符合要求,他要是一口咬定是供自己家里人食用,你又有什么办法?”
加强自制食品管理迫在眉睫
对于店主而言,应加强自我监督,要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对于消费者而言,也需提高消费安全意识,注意保存交易过程中的所有凭证,比如:购货凭证、卖家真实的联系方式、交易记录等,万一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加强监督与管理。
同时,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发现入网食品经营者有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入网食品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方法的,由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赔偿后,有权向入网食品经营者或者食品生产者追偿。
新食品安全法10月1日起实施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将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认真学习贯彻《食品安全法》,正确审理食品纠纷案件,严厉制裁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百姓餐桌安全。
10月1日起,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即将实施,本次修订针对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在其生产经营中使用食品添加剂方面做出了重要约束。食品工业领域的“十三五”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重点包括加快自主创新、保障改善民生、国企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协调发展等。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食品安全法的出台证明了我们国家对民生的关怀和关注。
有些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明显属于生产、流通、消费等哪个具体环节,每个部门都认为不属于自己的范围而不去监管,就会出现监管空白。我国《食品安全法》尽管对违法企业加大了处罚力度,甚至还涉及到相关刑事处罚。
自制食品走红淘宝和朋友圈 却成隐患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9-17 17:16:10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P2P平台陷“调查门” 是发展过快的错?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评论热文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1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