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当代中国的妓女问题——徐淳刚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12-10 4:02:07  来源:新华网 


(5)下岗工人的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从城市国营企业中分流出一个庞大的下岗者群体。据1996年7月统计,全国各大城市的下岗人员约750万人。(张俊英:《广州市嫖娼卖淫的调查》,《社会》1991年第10期。)目前大约1500万人。这些人收入较低,生活有一定困难,他们通过为私营企业、白领阶层服务获得微薄的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也与妓女问题关系不大,但不排除个别现象。
(6)文艺界的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宽松的道德环境使中年作家在性生活和性描写方面不成问题,这是时代给予的文化资本。新一代作家大多是自由职业者,他们在社会中同样受到资本的剥削但精神的困境使他们更靠近西方的自由文化,色情生活与色情描写同样不成问题。他们的经济资本离不开资本市场,他们拥有并且制造着第二种意义上的文化资本,也就是也许严肃的色情书籍。演艺界同样以经济资本为先,在巨大的社会潮流中他们的文化资本同样是技术化色情化的(想想那个谁拍的破《手机》吧)。色情和卖淫几乎成为这个行当的“潜规则”,每天我们都能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捏造和报道。所以文艺界和妓女问题也有较大关系:至少色情是卖(买)淫的前逻辑阶段。
(7)乡镇企业中的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乡镇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但企业主和干部在这里发挥主要作用并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本。在这种资本获得之后它的一种重要去向也和传统或现代的色情文化有关。
(8)自由资本市场中的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不平衡。由于国家的政策倾斜,特区、东部沿海开放城市的发展速度较快,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加剧了各社会阶层获得的经济资本的不平等,形成了中国式的中产阶级,使他们追求色情文化,而外来城乡青年收入微薄,道德、法制观念淡薄,从而使妓女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中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经济效率为中心的政策的贯彻,西部的妓女问题也自然跟着出现乃至发展更快。

根据以上分析,由于资本经济的发展,多种所有制并存,已经出现了一个以私营业主、个体户、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白领阶层、国有或集体与乡镇企业承包经营者、作家、部分演艺人员、部分收入较丰的新兴企业职工为主体的富裕阶层。这个阶层是嫖客群的基本来源,同时他们也制造了妓女。另外,巨大的民工潮中的很多人也是嫖客和妓女的重要来源。妓女主要是乡下妹、中小城市的待业青年,其次有下岗工人、大学生、准演艺明星、转业军人等。若按古典的方式可以简单分为官妓、私妓、市妓三种基本类型,而以市妓最为猖獗。官僚和技术完成着所有资本间无耻的转化,虽然政府一再坚持“两手抓”,但物质与精神在这里都是资本化的,官僚文化资本和技术资本市场并没有得到深刻的反省,法律制度得不到贯彻,所以一切还是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的丑恶角逐。

从以上分析,性产业的文化特征主要反映在文化资本的前两种存在形态上,也就是身体的和工具的,至于制度化虽然已有人提出但目前自然是不可能的,政府不允许的;而已经制度化的我们知道是对技术文化资本的极端推崇。技术文化资本有两层含义,一是资本主义的技术生产技术消费,二是与之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由于官僚的存在后者往往是虚假的,由于国家的资本市场政策及富裕阶层的引领潮流前者成为全社会竞相追逐的本质。这样,技术文化资本有了资本的三大存在形态,也就是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拥有这种资本的就是政府官吏、个体户、中产阶级,未拥有的就是下岗工人、臭流氓、民工、妓女。资本既是部分人的又是全社会的;虽然资本化的技术生产是下层人不可控的,但非本质的——之所以说是非本质的就是说:人们早已忘了官僚-技术市场的主导作用——技术文化消费却已成为所有社会阶层的人追逐的目标。于是,即使是妓女也要参与到这种技术文化的城市-乡村消费中去。文化资本不只是像布尔迪厄说的那样是在调节赤裸裸的经济资本,它更重要的作用是掩盖、蒙骗,也就是把部分人的道德行为说成是全社会的道德行为。我不否认某种社会资本的共同体,不否认人的兽行,但我们要是比较一下卑贱的民工的嫖娼和高尚的中产阶级、政府官吏的嫖娼就完全能看出时代嫖娼的不平等,亦即当代中国官僚技术资本社会的不自由不平等。

妓女问题的解决方式

妓女问题的解决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政府的严厉打击(现实的),二是学者的道德诉求及卖淫合法化的法律制度(理想的),三是广大“炮友”的非意见性支持(可能的)。

本新闻共15页,当前在第8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malan

作者:徐淳刚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古代妓女是怎样产生的?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