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运动在内地仍被视为高消费的娱乐活动
小小高尔夫在中国命运多舛。
1984年中国内地第一个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广东中山温泉高尔夫球会成立,22年来高尔夫运动几乎是跌跌撞撞地前行。它时而与环境污染划上 等号,时而和腐败温床相提并论,诸如此类的恶名,还有占用耕地、浪费水源、畸形消费、违背国情……2001年有关部门将高尔夫定性为“娱乐项目”,与歌舞厅和夜总会同样征税。
所以,今年秋天,当“高尔夫”与“高等教育”这两个敏感符号连在一起时,舆论风暴如期而至,口水浪潮汹涌澎湃,人们对此不会感到奇怪。
温文尔雅的 高尔夫,真的走不出“原罪”吗?文/王倩
水淹了校园高尔夫 “许多发言者根本不懂高尔夫。”
北大“不玩了”
10月27日,正在参加北京论坛的北大校长许智宏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北大已经叫停修建高尔夫练习场的计划,原因是社会争议太大了。
一则“北京大学拟修建高尔夫练习场”的报道在8月底见诸报端,同时披露的是北大有意将高尔夫课程列为全校选修课。舆论随后“口诛笔伐”,比较集中的观点是:“有这些钱,还不如多资助一些穷困大学生。”
“许多发言者根本不懂 高尔夫。都说北大要建高尔夫球场,这怎么可能呢?北大那么点地方怎么可能建一个高尔夫球场,最多就是个高尔夫练习场,还是个复合型的练习场,投入就是一些围栏和打击垫,不会很大。”在北大叫停修建计划后,中国高尔夫协会副秘书长李勇道摇头自嘲说:“当初很多报道我都没看懂。”
坐落于未名湖东北侧的东操场是北大的室外体育场,年久失修,破破烂烂。2003年北大提出了修整方案,准备修建两个足球场,足球场北面计划修建成东西向的高尔夫球台(长90米、宽40米,只占整个操场约四分之一面积)。北大体育教研部相关人员曾告诉外界,“就是个高尔夫发球台,围一个笼子,只能打一杆球”。
修建计划被叫停了,自称不懂也不会高尔夫的许智宏还是想不通北大此次的“遭遇”:“过去有人认为网球是贵族运动,但现在几乎所有大学都有网球场。”
十月“口水战”
这个秋天,有一所高校明确表示学校的高尔夫练习场即将落成,同时高尔夫课程还将成为管理、法学、经济、软件学院的必修课——这是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10月14日在山东大学参加会议时透露的消息。
不出所料,厦大也被推上了口水战舞台。反对声音说这是利用公款,浪费资源。著名专栏作家薛涌在媒体大张旗鼓地质问:这就是精英教育?也有赞成者,说厦大是利用自身优势,为学生创造学习新运动技能的条件,为学生日后就业增加含金量。上海交通大学海外学院高尔夫管理分院执行院长吴冠宇和上海佘山高尔夫俱乐部前副总经理彭勇就异口同声地表示“敬佩”朱崇实,“今后需要秘书、企划和市场人员的企业肯定会首选厦大”。他们还另有担忧,高尔夫的滋味可以说“不见所欲,不知所欲”,学校是否考虑过:万一学生迷上了高尔夫该怎么办呢?
厦大在学校本部和漳州校区各开两个高尔夫球班,每班30到40人,每周上课2个学时。场地是离本部校区4站公交车程和离漳州校区300米远的两家高尔夫球场,学校承担场租费用。选修高尔夫球课的学生大多购买了80元钱一根的高尔夫球练习杆(比网球拍、羽毛球拍都便宜)和50元钱一副的手套,球场在上课时间也会免费提供球杆,但是往返高尔夫球练习场的交通费需要学生自付。
高尔夫课程起步的同时,厦大漳州校区的高尔夫练习场也开始动工。朱崇实说,“我们建的高尔夫球练习场,占地约70亩,位于总面积为2600多亩的漳州校区内的一个角落,这里凹凸不平,不太适合建造其他建筑,我们就把它利用起来建设一个3个洞的练习场(30个发球台)。已经铺好了的高尔夫专用草皮,正处于在养护期,预计年底就可投入使用。”
外界普遍在质疑高尔夫这项所谓的“贵族运动”是否适合进入校园,尤其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当下。但如今大学里的体育项目早已不再是传统的田径、篮球和排球,2005年秋天高尔夫成为厦大30多门体育选修课之一,和高尔夫一起新被列入选修课程的还有舞龙舞狮课程,可以选修的体育课程还包括棒球、形体、街舞、野外生存、腰鼓、自卫防身、跆拳道等。
厦大修建这个高尔夫球场花了200万,而厦大游泳馆的修建费用达到了1000万元,倒是没有多少人评头论足。另据记者了解,练习场的保养灌溉和修剪草地和管理只需要两个工人而漳州校区所在地的物价水平很低一个工人的月工资只要几百元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