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虽然人们常常认为正太脸的孩子性格纯洁柔软,但在较低的社会阶层中,娃娃脸的少年犯罪率比一般少年要高。
从古到今,“犯罪心理画像”一直作为一门技术被用于从人群中筛选可能存在的罪犯。欧洲中世纪出版的一本《女巫之槌》(The Malleus Maleficarum),把大批相貌丑、穷的女人判定为女巫而杀害。
19世纪意大利老头切萨雷·龙勃罗梭(Cesare Lombroso)对6000多名罪犯进行研究后得出18种生理特征,可以鉴定一个人是否“天生罪犯”。
但是不久后,奥地利的汉斯·格罗斯(Hans Gross)博士抛弃了龙勃罗梭“以貌取人”的观点,转而把研究罪犯行为作为犯罪心理画像的重要依据。他认为不同类型的罪犯都有自己的作案特点,而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是可以识别出来并加以区分的。这也是之后美国 FBI 犯罪侧写的理论缘起。
所以,虽然 心理学的相面术 在一定程度上是没错,如果能结合观察对象的其他外在线索、行为举止,就能更准确的判断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学习回顾:
1、相貌确实能从一定程度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性格。因为一个人的情感或习惯性态度,能够塑造面部肌肉。
2、情绪影响神经递质,进而改变人的面容。因为大脑遇到刺激引起情绪反应,导致神经递质浓度的变化,我们的肌肉紧张收缩,呈现出来的就是表情。如果一个表情长期反复出现,慢慢就会凝固成我们的相貌。但相貌跟心理有相关性,但不是必然性。
3、人们基于“常识”的相面术有可能和事实大相径庭。而结合观察对象的其他外在线索、行为举止,就能更准确的判断一个人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