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实现崛起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如同亚洲、新兴亚洲或南亚等一样,亚太是个不太容易界定的区域。这一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与亚太经合组织联系在一起,但在美国更多介入后,亚太显然也包括了印度,至少在美国的战略思维中如此。
过去几十年来,再没什么能比得上中国崛起给全球经济带来的改变。加之亚洲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导致过去30年来发生巨大变革,全球经济中心再次转向亚太。如果现有基本经济指标增长趋势得以为继,亚太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都将不断增加。问题在于,亚洲在崛起的同时也暗含风险,其转变过程可能因此遭到破坏。比如,亚洲需要科技和专业技能以提升在产业链上的位置,同时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再如,尽管有关中国崩溃和印度衰退的预测已经证伪,亚洲主要经济体乐观情绪上升,但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或新兴大国之间关系并不稳定,这可能会延滞“亚洲世纪”的到来。
亚信非政府论坛首次年会全体会议
亚洲崛起能否导致“新兴”亚洲重塑世界大国格局仍然有待观察,尽管中国已通过“一带一路”构想、亚投行和亚太自贸区倡议等向着这个方向迈进。亚洲新兴国家对由外部国家为其开据政策良方相当反感,但它们又尚未形成可与西方世界匹敌的思想体系。或许假以时日,它们也能提供一套有关现代化的替代性论述,比如用中国式威权框架下的半市场化模式挑战西方那套自由市场和民主模式。但问题是,相关国家在这方面并非全都步调一致。亚洲国家忙于强调各自区别而非共同之处,尤其是在南亚地区。即使类似印度和中国这样庞大而古老的文明国度,也都未曾寻求其他国家能像它们一样,同时它们也没能提出除“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之外的更多世界性理念。
目前,亚太地区的亚洲部分依然存在诸多不稳定性。这里人口高度密集,中产阶级猛增且期望值高,恐怖主义和核扩散风险犹在,国家间和某些国家内部形势紧张,还有贫困和气候变化难题。亚洲地区在政治或经济方面也不统一,政府模式从共产主义到自由民主不一而同。另外,该地区还有领土争端,朝鲜半岛局势未定,美国“重返亚太”引发遏制中国猜测等等。由此可见,亚洲并非毫无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而一旦爆发军事冲突,全球经济将会遭受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海峡两岸海洋经济合作交流会在汕头举行
经济合作增强或有助提升亚洲政治体量
过去数十年来,亚洲经济一体化不断增强,区域内部贸易量已超过北美自贸区,并将很快超越欧盟。但该区域政治合作依然呈碎片化。亚洲政治图景与经济图景不同,其一体化有赖于中国、日本和印度的关系。三国在发挥引领作用方面扮演特殊角色,但问题是它们现在均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事务上,在国际机构中表态不够。鉴于中国、日本和印度三国的文化和政治差异,形成“亚洲道路”恐怕不易,况且不同亚洲国家对于未来可能形成的任何亚洲共同体也有各自不同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