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热点话题>

美国对缅甸作出重大误判:俄称刚好成全中国(4)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11-16 19:43:59

      进入本世纪以来,缅甸逐步结束军政时代,走向政治妥协的时期,占据八成人口的缅族民众意愿,必将成为代表国家意志的主流。结束武装割据,统一国家军、政与法治架构,民意所在,大势所趋。缅甸战乱不息、国家分离,中国邻居——缅甸佤帮、掸帮,及缅、泰、老三国接壤“金三角”地区,近年种毒、造毒、贩毒越演越烈,湄公河又被毒贩控制。

      近几年来,中国在解决上述问题方面,或多或少地参与其中。例如与中国交界的缅北问题,中国的立场很明确,一方面承认缅北问题是缅甸的内政,希望得到和平解决。但同时,中缅边境不能乱,缅甸整体要稳定,这符合中缅两国的共同利益。

昂山素季

      尽管中国有资格推动和参与缅甸的和平进程,但一旦舆论场有不同声音,中国一般就会选择退出,或马上进行澄清。说白了,中国仍然生怕祸及自己,显然与大国地位名不符实。例如吴敏佐乌接受媒体采访一提到”中国干预和平对话”,中方就加以否定,并要当事人亲自出面予以澄清,尽管这种澄清并没有多少人相信。

      进入全球化年代,在是否有关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中国需要学会传播中国的价值主张,并尽可能地顺应它国主流民意的诉求,寻求更多的话语权和大国担当。说具体一点,比起乌克兰的克里米亚问题之于俄罗斯,缅北的果敢问题之于中国,有着更深的渊源,更紧密的历史联系。

缅甸军队装备的坦克

      对于解决缅甸国内问题,尤其是解决缅北的果敢问题,中国并不是无计可施。可由中国主动牵头召开国际会议斡旋停火协议;在中国边境近距离内划出非军事化禁区,冲突双方都不得在禁区内展开战斗和开炮射击,否则,将引起中国方面的军事反应。

      不过,这些中国都没有做。这里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国的道德权威出现赤字。即便经济实力已经上升到全球第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依然缺乏对邻国的文化和道德感召力,使得中国今天在邻国面前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获得“干预别国内政”的帽子,并无一个“大国”的派头。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