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为击败阿朗、NEC、Tyco等国际垄断巨头,斩获6000多公里的国际跨海通信工程——喀麦隆—巴西跨大西洋海底光缆系统。这是继今年3月,华为海洋网络有限公司(简称“华为海洋”)斩获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海底光缆系统后取得的又一胜利。
回溯过去,这早已不是华为海洋第一次击败国际巨头,实现虎口夺食。自2009年伊始,华为海洋先后于地中海、马六甲海峡、塔斯曼海、鄂霍次克海接连收获国际大单。为何成立于2008年的华为海洋能在短短7年里就能具备挑战阿朗、NEC、Tyco等国际垄断巨头的实力?这必须从华为海洋的诞生说起。
Tele Geography发布的全新2014版全球海底光缆分布图
强强联合,取长补短
进入海底光缆市场的资金需求量大、技术门槛高,要在其中立足实属不易。
在资金方面,以地中海的一个海底光缆项目来说,一条总长度230公里的海底光缆,海底光缆的采购和铺设成本就超过4000万美元,平均算下来,每公里成本高达18万美元,这还不算其他配套系统设备的费用。另外,海底光缆长度越长,埋设的深度越深,难度就越大,建设成本也随着成几何倍数提升。
在技术方面,海底光缆系统工程对光纤通信和海底光缆铺设、维护的要求非常高。通信是华为的老本行,解决从光缆到传输系统等各类产品的系统整合,攻克100G为代表的高速线路技术和大容量多业务OTN交叉技术对华为而言自然不在话下。
但在海底光缆的设计、铺设和维护方面,华为就一筹莫展了——海底光缆系统的设计开发以及部署是相当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专业的设计能力和丰富的施工和维护经验——海底光缆线路设计中有哪些要点?哪些地震、海啸高发区域是一定要回避的?需要避开哪些已铺设的光缆?如何修复损坏的海底光缆……对这些问题,华为远不如在海底光缆市场深耕几十年的国际巨头那样,能做到如数家珍。另外,在海底光缆铺设中,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海洋施工船、海底机器人、封装设备,华为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而铺设海底光缆不可或缺的施工人员,华为更是缺乏在基本的人才储备。
06年台湾南部地震受损光缆修复示意图
因此,想要进入海底光缆市场,就不必需寻找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全球海事系统有限公司开始进入华为的视野。
全球海事系统有限公司总部位于英国,是一家具有150多年历史的海上工程公司,在全球海底光缆安装和维护行业里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在海底光缆安装和维护、海上油气田建设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而且有着与多国电信公司合作的经验——与中国电信在中国合资建立的SBSS,与NTT在日本合资建立的NTTWEMarine,与新加坡电信合资建立的IC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