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要想拥有潜艇战能力,光有几艘潜艇是远远不够的。潜艇作为一种武器,非常需要国防体系和配套设施的支援。越南购买6艘潜艇的直接花费是18亿美元,而为保持这6艘潜艇战斗力的基础性投入却高达14亿美元,这包括水文情报系统、艇员队的建设、人员培训、后勤支援体系、武器装备体系的建立,其中最重要的是建设潜艇基地。从2011年起,越南海军在中南部庆和省的芽庄兴建潜艇基地,作为未来6艘俄制基洛级潜艇的大本营。芽庄是越南庆和省省会,位于金兰湾以北60公里,是越南国土向南海的最突出部分,地理位置优越,与金兰湾构成越南海军重要的前进基地。与水面舰艇不同,潜艇需要专用港口和码头,为突出水下作战的隐蔽性,潜艇基地一般包括专门的地下或岸洞出口。
越南6艘基洛级潜艇已全部到位
越南可以在四个作战领域使用这6艘潜艇:首先是特种作战领域,越南具有丰富经验和相对较强的海军特种部队;其次,在大洋中发现这些安静的潜艇很困难,其他国家不会冒险将舰艇派往敏感海域,因此能达到某些威慑效果;第三是伏击作战,潜艇可潜伏在敌方港口附近,是越南反介入战略的理想武器;第四是封锁破交作战,在海上冲突的假想作战中,越南将用潜艇深入南海,威胁中国的重要海上交通线,甚至封锁马六甲海峡,在局部地区形成数量优势。
通常情况下,拥有6艘常规动力潜艇的越南海军在战时可至少保持4艘潜艇在航,由于中国位于南海舰队位于湛江和海南的几个基地距离越南都很近,尤其是三亚的航母和核潜艇基地距离越南海岸线只有280公里,正好处于越南潜艇携带的射程300公里3M-14俱乐部潜对地巡航导弹的打击范围。越南潜艇可以从金兰湾的基地出发,以岸基航空兵保护,前出至海南岛附近游弋,极大增加中国远海反潜的难度。
服役后的基洛级潜艇,将极大加强越南海防体系打击效率,随着训练和配套的完善,预计至2020年,越南将拥有完整的潜艇战能力。在战时,越南将其潜艇部署到南海战略方向的交通要道上,主要任务是监视、攻击试图夺取南沙岛屿的舰艇并实施破交作战。对于反潜作战仍是薄弱环节的中国舰队来说,将极大增加中国海军的制海难度。这对于中国在南海的利益将产生重大威胁。
越南海军装备的基洛级潜艇
越南的潜艇力量建设也引起的东南亚国家的不安。马来西亚装备了两艘法国产蝎子级潜艇并常年部署在面向南海的巴生基地,印尼正与韩国合作改装两艘德国产209型潜艇并对泗水潜艇基地进行改造。新加坡也已从瑞典获得4艘征服者级潜艇。
作为宿敌的泰国正在考虑从中国或德国引进3艘先进潜艇,其中中国提供的出口型S-20潜艇最有可能落户泰国,该艇与中国海军现役最新型041级潜艇相当,水下排水量2300吨,最大航速18节,16节速度下航程8000海里,续航力60天,艇员38人。使用传统的双艇体结构,配备AIP动力装置,采用中国自主研制的斯特林闭循环发动机,配备先进舷侧声呐阵和拖曳阵列声呐,具有比较完善的指挥和电子侦察设备,配备国产先进鱼雷和反舰导弹,综合作战能力强于越南引进的基洛级潜艇。
尽管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基洛级潜艇,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海军构成了威胁。但越南若指望单纯依靠潜艇来获得战略优势是不现实的。基洛级潜艇固然先进,但也有很大弱点,这种潜艇没有配备AIP动力,只能使用通气管或电机进行水下航行,水下自持力较低,在受到长时间连续反潜攻击时生存率很成问题。潜艇战的胜利,首先要有一整套先进的侦察、监视、预警、指挥控制系统和电子战系统支援,这些恰恰都是越南海军的短板,很难发挥最大作战效能。二战以后的历次制海权争夺战的经验都表明,不是所有装备潜艇的海军都能对敌人造成严重破坏,像越南这种存在技术瓶颈和系统短板的坡脚型海军,在系统齐全的强大海军面前,仍然非常脆弱,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