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热点话题>

教授铁丝网内设计核潜艇:事件解密令人泪下(3)

来源:复兴网 时间:2015-09-29 18:09:37

      妻子的支持 他要拿出积蓄设奖学金,妻子说“同意、同意”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朱小良介绍说,陈善年教授是新中国首届动力工程系毕业生,“50年代这个系还是保密的。陈老是解放后第一代核电技术专家。”设立奖学金,是陈善年教授长久以来的一个心愿。

      他告诉记者,“曾经参与核反应堆基础数据测算的那段经历,让我意识到核电安全的重要性。现在社会上有误区,认为所有核电是危险的,希望通过普及知识,让大家认识到核电是很安全的!”另一个原因是,“核电是国家电力行业的未来,虽然我年事已高,搞不动科研了,但希望通过我的余力帮助能源与环境学院在核电方面培育英才,继续为行业做贡献。”

陈善年、佘颖禾核电安全与创新奖学金

      当年为支持陈善年工作,默默承担起照顾养育孩子重任的佘颖禾依然义无反顾站在丈夫背后,“老陈说想把暂时用不到的钱,捐给学校,我说‘同意、同意’。”佘颖禾教授说,几十年前,她曾到访加拿大、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当时我很奇怪,他们这么大用电量哪儿来的,后来了解到他们用的是核电。老陈的心愿是希望核电技术能进一步发展,我无条件支持他。”陈教授有两个女儿,一个在南京一所中学当老师,另一个女儿从东大研究生毕业后,到美国深造,已回到南京工作。“我跟女儿们说了捐赠的事,他们表示非常支持。”陈教授笑笑说。

      核电安全与创新 奖学金昨设立

      昨天下午,陈善年和妻子佘颖禾教授来到学校,与东南大学教育基金会签订了“捐赠协议”,设立“陈善年、佘颖禾核电安全与创新奖学金”,主要用于奖励东大能源与环境学院核电方向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每年颁发一次,由学院确定奖助名额与金额,只要符合成绩优良、社会责任感强等条件的学生均可申请。

      100万从哪儿来的?是两人省吃俭用存下来的

中国海军092核潜艇

100万不是个小数目,这笔钱从哪儿来的呢?陈善年教授坦言这是两人多年的积蓄。“我们对吃、穿都不在乎,平时开销不大。”采访中,记者意外得知,陈教授夫妇至今住在东大1967年分配他们的宿舍中。“我们家很乱,恐怕是东大南园28号宿舍唯一没装修过的一家。”1967年,这套100平米的宿舍分给了东大3个教师家庭,后来另外两家陆续搬走,陈老夫妇留了下来。“我并不是没钱装修,而是觉得没必要。”陈教授很实在地告诉记者理由,“并且,我夫人觉得住在学校周边有许多好处,邻居中熟人多,生活也很方便。”在陈老看来,金钱对年长的人不是很重要,“看病都有保险,平常工资也花不完。足够了。希望学生要保留学校的优秀传统,踏踏实实做事。”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