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热点话题>

都是大杀器!揭秘将受阅二炮7种东风系列导弹(4)

来源:米尔网 时间:2015-08-24 10:56:41

  东风-26:传说中的“关岛快递”

  东风-26是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接替东风-4和东风-21导弹的第四代中远程导弹,目前已经观察到两种不同型号的东风-26导弹发射车,都是6轴TEL(运载、起竖、发射三用)车,具备较强的越野性能。从尺寸上来看,它明显大于东风-21导弹。而另一个显著的外形特点是东风-26并未采用类似东风-21的发射包装筒设计,而是裸弹发射。在发射车机动时,导弹上有一个半封闭的盖子遮蔽导弹,以免导弹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这种方式说明东风-26采用的是热发射方式,而不是东风-21、31或俄“白杨”的冷发射方式(即用火药将导弹从发射筒内弹射到空中,再点燃主火箭发动机)。从技术上来说,冷发射和热发射没有太大的优劣之分,这可能与该型导弹设计单位的技术传统有关。

东风-26C

  外媒对东风-26的猜测多集中在其射程,一般认为,其射程4000公里左右,正好覆盖关岛。不过以中国目前固体火箭领域的技术水平,应该说让其射程达到与原东风-4相似的5000公里左右更有可能,这样它就可以完全承担东风-4以前的任务。

  东风-26的作用不仅是替代原来的东风-4进行核威慑任务。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装备常规弹头的东风-26导弹精度可能会达到50米级,这足以对关岛安德森基地的机库、或者关岛海军基地港湾中驻泊的舰艇实施打击。在装备东风-26之前,中国能够打击关岛的常规兵器只有轰-6K发射的“长剑”巡航导弹,尽管我们已经装备了数十架轰-6K轰炸机,但关岛作为美国在西太平洋防御最严密,驻扎兵力最多的海空基地,仅靠轰-6K发射的几十发导弹难以实现有效压制。东风-26的重达1吨的常规弹头则有效得多。正因此,东风-26被网民赋予了“关岛快递”这一外号。

  东风-5:神秘的老兵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洲际地地战略导弹,1980年5月18日全程飞行试验成功。东风-5导弹全长32.6米,弹径3.35米,起飞重量183吨,采用二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发射井发射,最大射程12000公里、15000公里(东风-5A),可携带1枚3000公斤的威力为300-4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或4-5枚分导核弹头(东风-5A),命中精度500米。

  自1984年在建国35周年阅兵上亮相以后,东风5这种液体燃料的两级洲际导弹在1999年和2009年的阅兵上都没有出现。尽管是一款“老家伙”,但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东风-5家族在绝大多数时间一直是中国唯一具备实战能力的洲际导弹。

东风-5

  与后来东风-5飞过太平洋震慑美帝的形象不同,最早的东风-5导弹的假想敌反而是苏联,由于东风-4中远程导弹的射程勉强能够达到莫斯科,无法对苏联的西部工业区实施核打击,东风-5就成了覆盖整个苏联的大杀器。

  与“八年四弹”计划中1972年完成东风-5研制的乐观不同,由于国内薄弱的技术积累和“文革”对航天工业的严重破坏,东风-5号导弹的研制并不顺利。1971年9月10日,第一枚遥测弹才进行首次试飞,随后该型导弹的过程更是充满坎坷:第二枚遥测弹在1972年和1973年两次推上发射台,却在第二次发射时因为质量问题导致43秒后失控自毁;第三枚导弹用于发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结果也在发射20秒后因为一根导线断裂而坠毁。

  借助在研制发射长征-2号运载火箭中积累的种经验,以及研制方大力加强了对产品质量的整理整顿,东风-5导弹的基本设计很快进行了10项重大改进。改进后的02批次东风-5导弹迅速开始进行研制生产,并在1978年至1979年间进行了多次不同弹道的试射,02批的东风-5导弹不仅解决了此前导弹不稳定的技术状态,还通过改变发动机关机方式和给箭体减重的方式,将东风-5的理论射程提升到10000公里,使其从远程导弹升级为洲际导弹。1980年,按照这一射程制造的东风-5号导弹进行了第一次全射程试射,标志着中国具备了洲际导弹发射能力。

  在这以后,东风-5号宣布定型,开始以缓慢的速度投产装备部队。

9月3日阅兵式彩排时的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

  关于本次阅兵的东风-5导弹,目前传闻都倾向于认为这是东风-5B导弹,装备了分导式多弹头。如果是那样,我们可以注意一下它的头部,如果是一个巨大的浑圆型或者近似于圆柱型的样子,那就可以判断这枚导弹可能是东风-5B,或者更新型号的导弹。

  随着东风-31A洲际导弹的服役和东风-31B、东风-41洲际导弹的测试稳步推进,东风-5A担纲国家战略威慑的日子显然已经越来越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