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日本很少存在与马和羊等游牧生活有关的传说和风俗,上述说法有些缺乏说服力。
日本人食用纳豆这一让大豆发酵而制作的食品,中国云南省的人据称也非常爱吃发酵食品。因此认为日本人起源于云南省的说法一度很盛行。与水稻种植相关的语言同印度泰米尔地区的语言相似,因此还有说法认为将水稻种植传到日本的人或许来自于印度。上述各种说法都缺乏可靠证据。日本人的祖先长期以来是一个谜,但随着科学的发展,线索被发现。日本媒体在最近的节目中介绍了利用DNA分析法寻找祖先的研究成果。据介绍,被称为Y染色体(父系遗传)的DNA分为从“A”到“T”的20个种类。如果具有相同类型的Y染色体,祖先就将是相同的。在中国和朝鲜半岛等亚洲大陆,“O”型染色体是主流,而日本除了“O”型之外,还有很多“D”型。也就是说,日本人的祖先并非全部来自于中国和朝鲜半岛。
大唐时期,中国文化影响着日本的各个方面
除了日本人之外,只有生活在印度洋的安达曼群岛和西藏山区的人具有“D”型染色体。“D”型的人过去曾生活在亚洲,但后来被占据优势的“O”型所取代。“D”型仅仅在岛屿和山区被保留下来的假说能够成立。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首先是“D”型人最早开始在日本生活,之后“O”型人接踵而来,最后形成了混血。
“D”型是被称为绳文人的人种,而“O”型据推测是被称为弥生人的人种。日本的古代划分为绳文时代(公元前1万6000年至公元前约300年)和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年左右至公元后250年左右),但两个时代的主人公似乎有所不同。可能是绳文人首先从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地区来到日本,随后弥生人从中国南部、朝鲜半岛来到日本。此外,日本人中还拥有与俄罗斯东部土着居民相同DNA的人。
日本的文字也是深受中国汉字的影响
从亚洲各地到来的人们很快在日本形成了混血。因此,日本保留了亚洲各地的各种风俗和语言。虽然听起来不文雅,但日本人确实属于“杂种”。就算没有得到科学证明,日本人也早已注意到自己的“杂种性”。日本人非但不以“杂种”为耻,反而一直以此为傲。20世纪后半期有代表性的日本知识分子加藤周一就将日本文化称为“杂种文化”。
从绳文时代延续下来的日本固有文化融合了中国和朝鲜文化,明治维新以后进一步注入欧洲文化,二战后又注入美国文化,最终形成了现代日本文化。日本能毫不排斥地接受海外文化,将其混合并加以发展,进而形成新文化。如果拒绝不同的文化,文化的同一性将加强,形成新创造的可能性将下降。
笔者认为文明就是不同文化的混合(杂种)。过去罗马帝国推动了这种混合,唐朝在亚洲促进了文化的混合。在现代,从全世界吸引移民的美国处在文明(混合)的中心。正因为如此,无论是经济还是科学技术,美国都处在世界前列。笔者之所以对日本的反华和嫌韩、中国的反日和嫌韩都采取极为严厉的态度,就是因为感受到了拒绝“杂种”的国粹主义的危害性。日本人并非中国人的直接子孙,而是“杂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