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国民党五大主力抗战史:74军在淞沪战场火线成军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7-26 08:40:09

  核心提示:王耀武一出来之后,就很快把罗店夺下来了。当晚陈诚给51师的官兵每人带去一盒美国产的牛肉罐头,当见到帽顶上落满炮灰的王耀武时,陈诚笑着问到“还记得军校读书时,总理题在校门上的两句话吗”?王耀武正色回答:“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升官发财请走别途”。

凤凰卫视2011年2月28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八年抗战,整个中华民族用坚韧不拔的浴血奋战证明了一个民族的力量和信心,而七十年光阴间离,使得这场战争逐渐定格为了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淞沪、石牌、常德、昆仑关、雪峰山,每一个地名背后都有着一场淹没与时光的战地记忆。陈诚、杜聿明、王耀武、孙立人、廖耀湘每一个人名的背后,又都是一段裹挟于时代洪流的戎马人生。

  这五位将军率领的五支部队,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第十八军、第七十四军,曾经是当年正面战场上功勋卓着的王牌之师。时隔七十年,当我们再一次穿越时光追忆这五支军队,会发现他们的命运从抗战打响的第一枪开始,就已经和这个国家的命脉生死相依。

  解说:芦沟桥事变后,中日之战的焦点很快落在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上海。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爆发,中国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中日两国全面开战。然而淞沪会战刚开始,中国人就发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我们的士兵上前线去打日本人靠的几乎只有勇气。

  王楚英(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老兵):那有的部分上去就像一窝蜂一样的冲啊,那就是日本那个机关枪一个个倒下去,后边又冲上去了,前面倒,后面又去,那真是前仆後继。

  章东馨(《父亲的战场》《国家记忆》作者):打仗这个玩意,哪是靠勇气就能解决的,今天那么多人一说那个部队勇敢,哪里勇敢,哪里能解决问题呢,咱们再勇敢,那街上有一个暴徒拿一个大砍刀,咱们再勇敢你能拿着枕头跟他打吗。

  解说:淞沪会战伊始,蒋介石便下达全国总动令,任命陈诚第3战区前敌总指挥,调集全国主力于华东全力阻击日军。然而战事一开,国军便付出惨重的代价,一线战场主力各师补充兵源达四五次之多,原有下级军官和士兵伤亡甚至高达三分之二,国军集结70个师于淞沪,却无法阻挡日军的疯狂推进。8月23日,日军占领京沪交通枢纽罗店镇,淞沪战场的西北门户顿时大开。

  王楚英(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老兵):18军在淞沪打的第一仗就是8月23号14点拿下罗店的,这个算是一个胜仗,首先呢是首战告捷吧,在整个的淞沪战场上面还没有哪一个部队呀,把日军占领的据点呢攻下来过,那18军呢开了这么个先例。

  解说:首战告捷,这在全线吃紧的淞沪战场极为令人振奋,18军究竟是何方神圣?七年前身为国民革命军11师师长的陈诚,在中原大战中率先攻入济南城一战成名。蒋介石嘉奖11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8军,陈诚升任军长,从此开始了18军的传奇。

  而在此时的淞沪战场,旗开得胜的11师师长彭善没有向士兵发表胜利演说,而是马上一个发一把铲子,他知道要守住罗店最困难的不是敌人步兵的冲锋,而是铺天盖地的炮火洗礼。很快罗店失守的消息传到南京,蒋介石拨通18军军长罗卓英的电话,严令你如果不在中午前夺回罗店提头来见。罗店这座血肉磨坊,开始慢慢转动,残酷的拉锯战开始了。

  王楚英(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老兵):18军要夺罗店,一共夺四次,第一次8月23号,25号攻了一次,28号又攻了一次,结果最后一次呢是9月5号。

  解说:极快的攻防转换令人窒息,冷酷的军事指挥渐渐变成了狂热的自杀式冲锋。蒋介石宣称,今天如果不夺回罗店,师以上军官统统就地处决。罗卓英严令,只许前进不许后退。彭善亲临一线,持大刀督战,后退者格杀勿论。

  王楚英(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老兵):25号攻了以后我们牺牲了一个旅长,还牺牲了一个副旅长和团长,28号这一天师长受伤了,还有一个团副黄埔三期的也阵亡了,那个很危险。14师的有两个团,一个团呢一个营长叫李北军(音),带了一个营攻进去了,结果被敌人包围,这个营牺牲很大,营长自杀了跳河自杀了。

  解说:18军的战斗损耗几乎已经在挑战陈诚的心理底线,如何将自己一手带大的18军保存下来,却又能保证这股顽强的战斗作风丝毫不减呢,陈诚想到了另一支正向上海驰援的部队。

  张军(《蒋介石五大主力兴亡实录》作者):这种情况下,陈诚作为十五集团军的总司令,他当时就给还在这个刚刚下火车,赶赴淞沪战场的王耀武打电话,就让王耀武啊赶紧到罗店,去参加夺取罗店之战。所以王耀武一出来之后,就很快把罗店也夺下来了。

  解说:又一个首战告捷,初登淞沪战场的王耀武又是何许人?1932年,蒋介石亲率领50万大军围攻江西红军,蒋军各路非死既伤,唯独王耀武所部坚守宜黄,独撑了24天而城池不破。

  战后,蒋介石提拨28岁的王耀武为补充一旅旅长,授少将军衔。时隔五年,王耀武带着职业军人的信条赶赴前线,下车的第一夜就取得胜利,这无疑给当时焦虑的中国人打了一剂强心剂。

  张军(《蒋介石五大主力兴亡实录》作者):首先在真如,在罗店这些地方,51师表现非常英勇,王耀武呢上了申报的头版头条了,这个时候王耀武这个名字呢,开始在军中呢已经是叫得响的了。

  解说:当晚陈诚给51师的官兵每人带去一盒美国产的牛肉罐头,当见到帽顶上落满炮灰的王耀武时,陈诚笑着问到“还记得军校读书时,总理题在校门上的两句话吗”?王耀武正色回答“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升官发财请走别途”。

  将黄埔校训铭记于心的王耀武此时不会想到,就在几天之后军委员决定增设军级建制,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4军在淞沪战场火线成军。王耀武率51师归入了74军麾下,而随着这支军队的建立,一条功名相伴的英雄之路也正向王耀武展开。

  陈晓楠:当年陈诚在视察了74军的时候,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小插曲,那时候年轻的士兵呢,往往会害怕和日军对射。陈诚就告诉小战士说,日本打子弹往往是三发连打,哒哒哒,意思就是问你怕不怕。所以呢你跟他对打的时候你的机枪回答就应该是两发连打,意思是不怕不怕。面对强敌战斗技巧和应战信心是军队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而对于一支注定要成为传奇的王牌部队而言,还有一个因素不可或缺,那就是上天赐予的运气。

  解说:淞沪之战陈诚、王耀武斩获功勋,而另两名青年军官却将身陷险境,新一军军长孙立人,新六军军长廖耀湘,在1937年的战场如何死里逃生。大难不死,历经蜇伏,命运又将给予两个人怎样的预示,《雄关漫道—抗日战地记忆》“生与责”正在播出。

  陈晓楠:淞沪之战,陈诚、王耀武均是首战告捷,而对于另外两名年轻的将领廖耀湘、孙立人而言,中日开战伊始两人的遭遇却预示着他们即将进入一段军旅生涯的蜇伏期。1937年12月13号南京城破,位于城北的下关码头成为了逃生的最后出口,年轻的军官廖耀湘就夹杂在这仓皇逃生的人流之中。

  当身边的人纷纷涌向江边抢夺船只过江的时候,廖耀湘却意外地逃向了太平门,这一选择使得他幸运地躲过了13日来自八卦洲方向的日军扫射。死里逃生的廖耀湘此时还不能领悟,上苍如此眷顾的深意到底是什么。一切只有待六年之后,一支号称“中国虎”的新六军从缅北丛林中血路杀出,答案才会揭晓。

  解说:1926年7月,20岁的廖耀湘考入黄埔军校六期。四年后,在青年军官赴法留学考试中,廖耀湘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笔试,却在面试时被刷了下来。

  张军(《蒋介石五大主力兴亡实录》作者):廖耀湘因为长的个子比较矮小,而且呢面上有一个大疤痕,所以考官呢最后不同意录他。

  解说:受到排挤的廖耀湘直接冲到蒋介石的办公室告状,凭借湖南人的骡子性格,廖耀湘为自己赢得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张军(《蒋介石五大主力兴亡实录》作者):蒋介石呢也考了他一些基本的,这种一种一些军史上的这个一些理论上的知识,结果廖耀湘回答的是头头是道,所以赢得了蒋介石的这个赞许,蒋介石最后是特例准许廖耀湘呢,就到法国去留学。

  解说:作为留法归来的高材生,廖耀湘对国军的训练与改革素来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感悟,如何提高国军战斗力,最终能在抗战中打败日军,是廖耀湘一直思考的问题。

  王楚英(国民革命军老兵):他特别重视这个单兵或小部队的训练,他都亲自训练,像士兵怎么样这样爬,怎么利用地形地物啊,还有怎么挖工事,他都自己教着做。

  解说:逃去南京城,廖耀湘躲入栖霞寺的佛教难民所,在这段死里逃生惊魂未定的日子里,廖耀湘却始终在对国军部队进行着深刻反思。

  张军(《蒋介石五大主力兴亡实录》作者):说他在这个期间呢,利用这个困住的时候,找了一些破旧的废纸就写了两万多字的东西,最后夹带到了汉口,就是亲自交给了蒋介石。

  解说:在武汉的师生重逢令蒋、廖两人感触颇深,看给廖耀湘冒死写就的文字,蒋介石对这位爱徒有了更高的期待。不久后国军成立首支机械化军队第五军,蒋介石破格提升廖耀湘为第五军新22师少将副师长。这一次任命日后将会发生一次影响深远的事件,从机械化王牌第五军到“中国虎”新六军,国军系统内一只王牌军队的薪火相传将会在廖耀湘手中完成。

  1937年10月,孙立人率税警总团第四团驻守周家桥,七次击退强渡苏州河的日军,使该地成为淞沪会战中日军伤亡最重之处,但此役中孙立人为夺回友军失去的阵地遭迫击炮攻击,身受十三处创伤,昏厥三天。

  齐云(国军革命军第三十八支师副师长齐学启养子):孙立人身中7枪,他养了一只那个德国军事顾问送给他的大个狼狗,那个大狼狗啊,把他拖住啊,又过了苏州河捡了一条命。

  解说:在宋子文的安排下,孙立人被飞机送到香港,尽管接受了最好的治疗,孙立人依然在伤愈之后留下了一头花白的头发。年轻时的孙立人就读于清华大学,考取庚款留美名额后,怀揣从军报国的热情孙立人弃文习武,考入了与西点齐名的维吉尼亚军校。在维吉尼亚3年训练,把幻想着飞檐走壁仗剑走天涯的孙立人,锻造称了一个标准的职业军人。

  齐云(国军革命军第三十八支师副师长齐学启养子):美国军校是打人是出名的,一年级的学生就是newboy,新男孩儿,newboy本来是个饰词,但是它变成一句简直是骂人的话,新男孩儿。

  解说:一次,几名高年级的学生欺负一名中国同学,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名中国学生当场反抗,用中国功夫三拳两脚就把他们打趴下。对于这看似扬我国威的事件,身为职业军人的孙立人却完全不认同。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