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1928年,仅存的南京京城城垣,会是最后的晚餐吗?
“尤欲言美术,谈文化,噫嘻!”
刘纪文是蒋介石力荐出任南京特别市市长的。坊间传言,这是蒋对他解除与宋美龄婚约的回报。
刘纪文曾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政法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剑桥大学,精研市政。他在南京留下的“代表作”,即今日仍被南京人引以为豪的长12公里、宽40米,遍植法国梧桐的中山大道。
为建设中山大道,刘纪文先拿蒋介石的司令部“开刀”——位于三元巷口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处在道路规划红线之内,刘纪文便让司令部带头搬迁。此举轰动金陵。从此,中山大道所向披靡。
刘纪文对蒋介石拆城取砖筑军校的“面谕”,提出“仰仍查照成案办理之处理”的意见后,将球踢给了国民政府。据《南京城墙志》记载,1928年11月,国民政府召开第六次国务会议,议决刘纪文呈报之公函,向南京市政府下发训令,甚至将城墙拆除范围扩大至神策门至太平门一段:“临时议决拆除神策门至太平门城墙,但台城一段仍保留一案,经议决令知市政府照办在案。合行令仰该市政府知照此令。”次日,何应钦提交“拟请拆除神策门至太平门城墙(但台城一段仍保留),是否可行,请公决”的亲笔函,考试院院长戴传贤批注:“昨已议决照办,批上拟应注明,请主席加批。”拆卸此段城墙遂成定局。一时之间,驻南京各大机关纷纷向南京特别市政府来函索要城砖,刘纪文再次请示国民政府,后者发文:“令南京特别市市政府,呈为奉令拆除神策门至太平门城墙,自当遵办。惟近来迭准各机关来文索用城砖,应各自处置,请鉴核令遵由。呈悉查此案,既经本府国务会议决议,令饬照办。所有该项城砖,自应由该市政府妥为保管,不能任意取用。”
此段城墙开拆,立即引爆舆论。1929年1月,徐悲鸿在上海发出前述电报,又撰写《对南京拆城的感想》,直斥此事件是西湖雷峰塔被毁之后的“续貂之举”:“而欲毁世界第一等之巨工,溯其谋乃利其砖。呜呼!刘伯温胡不推算,令朱元璋多制亿兆大砖,埋之于今国民政府所欲建造之地,而使我四万万人拱戴之首都,失其低徊咏叹,徜徉登临,忘忧寄慨之乐国也。西湖雷峰塔,非以年代久远,建筑不固,而自倒者。因有妄人生病,食其砖当药石,因致万劫不复,遂丧西子湖之魂。乃不五年,又有此续貂之举,尤欲言美术,谈文化,噫嘻!”
核心提示:1928年,北伐成功,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就此展开。一时之间,南京城墙的存废又起波澜。
新闻界活跃起来。1929年2月4日,《申报》刊登《南京拆城问题》,刘纪文在其中表态:“自始即没有拆除的主张,并且预备作种种的利用。”次日,刘纪文又将农矿部要求“拨给城砖四十万块”的“皮球”,踢给了国民政府:“今农矿部请拨城砖建筑部署,为数甚巨,职府未敢擅专,理合具文呈请仰祈均鉴核示,只遵实为公便。”
刘纪文所言“自始即没有拆除的主张”,耐人寻味。就在上一年,刘纪文即以城墙不拆,则各门名称自应即时改正,致函蒋介石、谭延闿、胡汉民、蔡元培、于右任、戴季陶,请他们为城门题写新名,因为“本市各城门旧有名称,颇多封建思想,实非革命时代所应存”。
蒋介石题写了中华门(旧名聚宝门),谭延闿题写了中山门(旧名朝阳门)、兴中门(旧名仪凤门),胡汉民题写了和平门(旧名神策门),蔡元培题写了玄武门(旧名丰润门),于右任题写了光华门(旧名正阳门),戴季陶题写了挹江门(旧名海陵门)。
如此一来,这些城门就有了“护身符”,但它们抗得住1928年蒋介石的面谕及其引发的各大机关拆城取砖的冲动吗?
“蒋介石的建筑师”
刘纪文在《申报》上所说的对南京城墙“预备作种种的利用”,与正在起草的《首都计划》相关。蒋介石的座上宾、美国建筑师茂飞(henry k.murphy)是此项计划的顾问,他提出一个保存南京城墙并在上面行驶汽车的方案。
据《南京城墙志》记载,在反对拆除南京城墙的呼吁声中,1929年3月5日,孙科向国民政府呈文:“窃查国都设计评议会于3月1日开第二次会议讨论,当由茂非(即茂飞——笔者注)顾问发表关于南京城垣存废意见,以为南京城垣尚非无可利用之处。在计划未经决定以前,应暂予保留,以便设计。惟查现在该城垣有一部分,方在拆卸之中,似应行制止,免与将来所定计划或有冲突。当经一致赞同在案。理合备文呈请鉴核。伏乞迅予饬令南京特别市市政府即行停止拆城工作,以便设计。”
孙科以茂飞的意见及《首都计划》尚未决定为由,请求立即停止拆卸城墙,矛头直冲蒋介石。而在此前,孙科并非城墙的保护派,他实为城墙的拆除派。
孙科曾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研习市政管理。1919年,他在《建设》杂志发表《都市规划论》,介绍西方城市建设的经验,即包括“毁城建道”。
1921年至1927年,孙科先后三次出任广州市市长,得以亲自操刀,拆除城墙,将1912年国民党元老、广东都督胡汉民发动的拆城筑路工程进行到底。正是在那时,茂飞来到广州,应孙科之聘,编制城市规划。
“在广州,茂飞抵达得太晚了”,茂飞的研究者郭伟杰(jeffrey w.cody)写道,“在南京,他强硬地要求保留城墙。”
“这是中国的象征,拆掉它将是巨大的错误。”郭伟杰记录了茂飞为南京城墙的辩护。
茂飞对中国建筑怀有敬意。1914年,他参观北京故宫之后感慨:“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建筑群,如此庄严与辉煌为他城他国所未见。”他认为,中国建筑应该享有与西方建筑平等的地位,中国建筑师应尊重本国传统,而不该死盯着西方的建筑模式。
1910~1920年代,茂飞设计了长沙雅礼大学、金陵女子大学、燕京大学、复旦大学等校园建筑,致力于将中国的建筑传统与西方技术相结合。他以此种风格在南京设计了“中国的阿灵顿”——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那是蒋介石最看重的工程,其方案在1929年底由蒋介石亲笔批准,他也因此被称为“蒋介石的建筑师”。
茂飞被邀请到蒋介石的私人俱乐部小住,得缘与宋子文、宋美龄、孔祥熙等建立友谊。他关于保护南京城墙的意见,分量自是不轻。
“所请未便照准”
情况发生了变化。
据《南京城墙志》记载,接到孙科3月5日的呈文后,国民政府分别以第471号《指令》、第194号《训令》,向南京市政府下发停止拆城取砖的命令。3月11日,南京市政府工务局向开始拆卸太平门段城墙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转饬国民政府的通知。
3月14日,蒋介石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的名义亲自撰文,在上报国民政府的公文中提出:“查职校前以各项工程需用城砖,当将估计数目呈奉钧府批准,转饬市政府指定神策门至太平门城墙一部,由职校饬工如数拆卸、搬运应用在案。兹于本月十一日,接准市政府工务局函开迳启者案查职校各项建筑日来正在进行,若一旦停止,势必影响工程,全部一切建筑将陷于不可收拾。恳请转饬市政府仍行遵照前案所请办理,俾全部建筑免致功亏一篑。”蒋介石坚持己见,指示军校组织力量,自行拆城取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