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红军为何能安居陕北:蒋介石已不以毛泽东为对手?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7-23 19:33:10

  核心提示:蒋介石和南京政府已经不把北上红军视为追剿重点。蒋介石这时明确认为:“由毛泽东、彭德怀等率领向甘肃逃窜”的红军只是“一小部分”,“其余大部分仍旧留在川北和川甘边境”,国民党军队需要重点对付的应当是这支红军。至于对毛泽东所率领的小部分红军,目前只是要留意不要让他们“回窜出来”。

中共中央是9月下旬在甘北榜罗镇一次只有少数中央常委参加的临时会议上,决定改变前定的“打通国际路线”的方针的。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9月12日在俄界会议做出打到外蒙边界去的决定时,他们还不清楚路经之处会有一块可以立足的根据地。既然打到苏蒙边境去,是为了保存剩下的这数百干部和几千战士,有了这样一块根据地自然也就达到了当初决定的目的,改变原先的决定是很自然的。

  从另外的角度考虑,北上苏蒙边境寻求帮助,尽管是万不得之举,总是没有得到共产国际批准的贸然行动,张国焘所谓可能危及苏联外交的说法并非虚言恫吓,能不去自然也就暂时不去了。而且,在1932年底中苏复交,苏联政府与南京政府之间的关系日渐恢复的情况下,苏联是否能够象当年支持国民党和如今支持盛世才那样,毫无顾忌地援助与南京政府完全处于对立地位的中国红军,也没有人能够说得明白。因此,基于种种考量,做出这样的决定纯属情理中的事情。当然,中共中央绝不会放弃“打通国际路线”的想法。在这次中央常委会上,人们一致决定,一方面以陕北苏区为自己的立脚点,一方面得机会时还要再派支队去打通国际路线,争取国际援助。1能够在陕北找到一处立脚点,这对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来说,确实可以说是喜从天降。自西征以来,中共中央虽然知道红二十五、二十六两军在陕甘活动,却始终不知道在陕北有着这样一块根据地。经过一年时间,长途跋涉两万余里,抛头洒血,饥餐露宿,一路鏖战之后,中央红军已经从80000余人战至数千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部队损失殆尽,此时之红军可谓精疲力竭已至极点。

  自腊子口一役后,仅有的数千红军减员竟又“超过一千五百人”,使中共领导人深感震惊。就连毛泽东也叹息道:损失比例如此严重,就是过雪山草地也未曾有过。2由此可见红军疲劳之甚。再向前去,特别是要通过人烟稀少,寨堡林立,少数民族较多的甘西或宁夏,结果如何却更难预料。因此,就军事领导人而言,迅速找到一处立脚点歇下来,远比打通苏蒙边界更迫切、更重要。当他们意外得知陕北有一根据地之后,可以想象他们会有多么惊喜。红军实在太需要休整了!10月中旬,中共中央当机立断,迅速带领中央红军摆脱追兵,开进了陕北苏区,停下来不走了。

  但是,陕北苏区是否真的能够成为中共中央的立脚点呢?它会不会又成为第二个江西苏区呢?这一切归根结底仍旧取决于国共两军之间具体的力量对比。而这时中央红军,即陕甘支队只剩下大约四五千人,加上刚从陕南苏区转进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与原在陕北苏区的红二十六军组成的红十五军团,合起来也只有一万人之谱。可国民党方面,仅驻扎在陕甘一带的由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就有十几万人,连同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和其他杂色部队,及已经尾随追至甘肃北部的蒋系王钧及毛炳文部的几个师,少说也有二三十万人。双方力量极为悬殊。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