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时有两个条件对红军是有利的。
第一,蒋介石和南京政府已经不把北上红军视为追剿重点。蒋介石这时明确认为:“由毛泽东、彭德怀等率领向甘肃逃窜”的红军只是“一小部分”,“其余大部分仍旧留在川北和川甘边境”,国民党军队需要重点对付的应当是这支红军。至于对毛泽东所率领的小部分红军,目前只是要留意不要让他们“回窜出来”。3因此,蒋虽于10月1日宣布兼任西北“剿匪”总司令,实际上一切军事均交给代总司令张学良处理,自己则亲往成都指挥围剿红四方面军的作战行动。故中共中央这时注意到,国民党对红军的围追堵截已经“告一段落”,特别是国民党中央军已经不再积极跟进,“现进攻我们的主力是张学良,指挥是亦是张学良”。其次则是原来属于西北军的杨虎城的十七路军,也是杂牌。而对付张学良、杨虎城这样的地方军阀武装,在红军看来要容易得多。
第二,由于红军武器落后,弹药匮乏,在江西苏区反“围剿”战争中吃了国民党堡垒阵的大亏,中共中央最担心的就是国民党的“堡垒主义”。他们之所以急于取得苏联援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就是因为他们相信,必须取得先进的“技术工具”,比如飞机、大炮,才能“粉碎堡垒主义”。如今,要保卫和扩大陕北苏区,能否粉碎国民党的“堡垒主义”又成一大难题。但毛泽东很快就注意到:陕北、甘北地处黄土高原,既少树木,又少石头,故“敌人要想象中区那样依靠垒堡垒是比较困难”。
既然国民党很难实行堡垒战术,作战部队主力又是战斗力不太强的国民党杂牌军,中共中央和红军将领自然胸有成竹。他们不仅不担心自己的力量过于弱小,相反,毛泽东雄心勃勃地提出:目前时期以吴起镇为中心向西在甘北发展,整顿部队,扩大红军;然后向南进攻张学良、杨虎城,连接仍旧存在于陕南的另一块苏区,因为“杨、张是好对手”,容易对付;待黄河结冰后,再进一步向东进攻山西的阎锡山,使陕北苏区成为跨越陕甘晋三省的大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