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揭秘王震和他的359旅:在新疆上演南泥湾奇迹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7-23 15:40:51

  他们不仅把南泥湾的大光棉毛纺织厂全部搬到了阿克苏,还抽出大批兵力,在新疆各地修建厂房,他们要用发展工业来振兴新疆。

  在每名战士节约91元两角钱的基础上,3年中,驻疆部队在钢铁、建材、纺织、机械、电力、金属、石油和食品领域建成了95座工厂。

  官兵们用2亿3千3百万元的军费,缔造了新疆的现代工业。

  正当工业产品将新疆农村生产力迅猛推进的时候,359旅也把驻地各族群众的利益视为己任。在三年大开荒期间,他们把节省的5万6千公斤口粮送给阿克苏的农民当做种子,还给乡亲们赠送了500架新式步犁。

  1954年10月7日,这7名拉犁的359旅战士和17万5千名军人一起,恋恋不舍地脱去军装,改编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

  按照28岁以上都要转入农业生产的要求,新疆部队13个师中,除了留下一个师继续担负国防使命以外,其他的12个师全部由军人变成了垦荒职工,359旅旅部也改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一师。

  50年代末60年代初,正当全国的大批青年走进新疆、走进兵团的时候,由359旅改编的农一师,也迎来了45784名上海知识青年。

  这是一次革命老兵与青年学生的大融合。359旅把“南泥湾”的旋律交织在“中华儿女志在四方”的歌声中,他们共同让塔里木荒原辐射出更大的建设热浪……矗立在农一师阿拉尔市绿洲上的这座现代建筑,像家谱相册一样记录着359旅官兵从战斗英雄到生产模范的传奇履历。

  阿拉尔绿洲位于塔里木河中游,这里曾经是一片原始的蛮荒之地。

  359旅把40万亩的沙井子垦区命名为金银川之后,又将21600人的垦荒战旗插进了阿拉尔垦区。

  他们在这里搬走了14万座沙包,修建了6100座水利设施,灌排水渠道长度达14000公里。

  62年来,359旅的老兵和他们的后裔们,在荒凉的塔里木河两岸开垦了210万亩良田,他们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前沿建起了阿拉尔市和16座农垦团场。因而,这里的沙尘暴和大风强度减弱了一半,降雨量也增加了60%,生态环境和局部气候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如今,塔里木河两岸的绿色植被已经增加了150多倍,农一师垦区成了中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基地。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