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公博倒是参加了一大,而且还带去了新婚的妻子,后旅社隔壁房间发生了枪杀案,他竟不待大会闭幕便落荒而走……这些细微之处生动地再现了这些党史人物的性格,并或多或少地预示了其未来的人生轨迹。
中共的卓越领袖毛泽东,1918年和1919年曾两次到北京。毛泽东后来向斯诺回忆说,第二次在北京(1919年12月至1920年4月)的时候,“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这三本书其中之一就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不过,大概是由于年代久远吧,毛泽东的记忆在这里出现了误差。
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经陈独秀和李汉俊校订后刊行出来(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是在1920年在359旅719团驻防的库尔勒开都河两岸,战士们把附近的树叶和草根都吃光了。驻北疆部队处于断粮缺草的状态。在玛纳斯河畔,战士们每天只能供应200克粮食了。从1949年秋季到1950年夏天,整整10个月除了这一身旧棉衣,战士们再没有其他换洗的衣服。
11万开荒部队中有8万人住在原始洞穴式的地窝子里,还有3万人住在临时搭建的行军帐蓬中,衣食住行的贫乏和简陋已经超过了极限,官兵们普遍都患上了夜盲症。
这年秋天,当王震打开新疆地图的时候,他看到359旅的开荒量已经达到31万亩,麦浪覆盖了荒原,驻疆各部队100万亩的开荒总量也远远超出他当初60万亩的目标,南泥湾的奇迹又一次在新疆上演!
南泥湾的奇迹又一次在新疆上演这是一幅拍摄于1950年春天的照片,站在水中的人就是王震,这条名为18团的水渠,是驻守在库尔勒的垦荒战士用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时间,硬是靠人工垦出的一条长82公里的大渠,在放水典礼上,出席盛会的王震竟然高兴得像孩子一样跳进了水里。
新疆是一个典型的干旱地区,每年平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而蒸发量是它的10倍,有些地方终年不见雨,为了这片土地的繁荣,王震将工作重点定位到水利建设中,到1950年底,新疆部队在天山南北各地共修建水渠32条,总长2470里,可灌溉耕地127万余亩,这对于当时的新疆无疑是令人想也不敢想的巨大变化。
1950年,在军垦第一犁开出的100万亩土地上,各种农作物以蓬勃的长势彰显着它的丰收姿态。而还没有等到秋天,359旅和驻疆部队的忙碌身影又从田间地头转移到了厂房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