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周恩来冒险首访非洲:掀起新中国第二个建交高潮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06 00:54:31

  “我和陈毅元帅四十年前都在法国勤工俭学,我们是在法国参加共产主义的。我愿借此机会,向法国人民致意。我和陈毅元帅都希望有机会到法国访问。我们对法国热情的人民印象很深。”

  开罗之后,法国记者又追到了阿尔及尔。法国《观察家》记者克鲁德·高达,似乎觉得十二月二十六日周恩来在阿尔及尔人民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意犹未尽,他又使出了全身解数要求单独采访周恩来。

  十二月二十六日晚十一时四十分,这是一个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刻,克鲁德·高达得到了周恩来的特殊待遇,再次进入人民宫,单独采访了周恩来。

  周恩来对这位法国记者说: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对阿尔及利亚人民“最强烈的印象是阿尔及利亚人民的革命热情很强,他们医治了战争的创伤,在革命的道路上前进……”

  这一夜,周恩来几乎未睡。所幸的是,访非期间,他偶尔也尝到了“午睡”的甜头。因为非洲国家中午的气温一般都在四十度以上、当地活动都安排在早晚,中午不办公。在没有外事活动的中午,周恩来被炎热所逼只好穿着衣服打个盹。后来回国他跟邓颖超讲:“这次出国访问,我才算知道了睡午觉的好处。”

  十二月二十七日上午,本·贝拉和布迈丁等阿方领导人再次前往机场,为周恩来、陈毅等人访问摩洛哥送行。

  在摩洛哥王国,有关摆脱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封锁、剥削的问题,很自然地成为周恩来、陈毅与摩方会谈的一个主要话题。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人散布“中国好战”的谎言,早已传到周恩来耳中,在谈话中,周恩来与对方很自然地转人对中美关系的议论。周恩来把中国的基本态度和立场告诉了哈桑二世:

  尽管美国如此(新中国成立后遭到美国的敌视、包围、封锁、禁运等等),中国并不打算向美国发动武装冲突,根本没有这种设想。我们主张和平谈判解决争端。对于中美谈判,我们主张先达成原则协议,再解决具体问题。但美国都不同意。我们只有等待,同时继续下去,要谈多久就谈多久,除非美国宣告谈判破裂。已谈了八年多,可再谈八年,甚至八十年。历史上有百年战争,现代可以有百年谈判。我们相信中美最终是总要达成协议的。

  这一认识和态度,周恩来后来也向其他非洲国家表明了。中国人对改善与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的关系的决心、耐心和诚意,逐渐被第三世界的兄弟国家所认识、了解。

  一九六三年的最后一天,中国代表团就要离开摩洛哥,友好的国王哈桑二世赠送给周恩来一把宝剑,剑鞘上镶有闪闪发光的宝石,新年即将来临,这是对中国客人的一种特殊的祝福。告别哈桑二世,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前往欧洲社会主义的兄弟国家阿尔巴尼亚访问。这是首访非洲期间唯一访问的欧洲国家。

  按原定出访日程安排,阿尔巴尼亚之后,中国政府代表团便要进入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加纳共和国。由阿尔巴尼亚直飞加纳的距离是一万余里,中途必须在突尼斯给飞机加油。但突尼斯当时并未与中国建交。有趣的是,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当中国客人在阿尔及利亚受到极高礼遇时,突尼斯作为阿尔及利亚的邻国,也沉不住气了。突尼斯方面派人向中国政府代表团传递了信息:邀请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突尼斯,并愿意建立外交关系。

  这一信息正合周恩来、陈毅之意,他们立即与其他成员取得了共识。但此事关系重大,必须立即请示国内。第二天清晨七时,也就是代表团即将上飞机飞往摩洛哥之时,周恩来和陈毅联合给“中共中央并外交部”电传《关于中突建交问题的报告》,明确提出:鉴于突尼斯方面表示过同中国建交的愿望,并邀请访突,“我们同团中同志作了研究,认为可以借这次访问非洲机会顺道过突尼斯一下,解决同突建交问题”。

  《报告》发往国内以后,代表团继续在摩洛哥和阿尔巴尼亚访问。其间,突尼斯方面又一再热情邀请中国客人把“停机加油”升级为正式访问。中共中央和外交部很快同意了周、陈的报告。代表团接到答复后,立即决定由阿尔巴尼亚前往突尼斯,一边正式访问,完成中突建交,一边给飞机加油。

  一九六四年一月九日上午,中国代表团离开地拉那飞抵突尼斯,在机场受到突尼斯政府全体部长和新宪政党全体政治局委员的欢迎。

  中突两国领导人之间毕竟缺少交流,中国人进入的是陌生的突尼斯,而突尼斯领导人同样面对的是陌生的中国政府。为此,在当天下午周恩来与突尼斯总统布尔吉巴的第一次单独会谈中,双方意见就出现了分歧。布尔吉巴不赞成新中国的一些外交政策。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