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周恩来冒险首访非洲:掀起新中国第二个建交高潮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06 00:54:31

  萨布里主席与周恩来是熟悉的,当年四月,他曾访问过北京,受到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的热烈欢迎。正是那时,周恩来向萨布里系统地阐述了着名的“中国人办外事的一些哲学思想”--“要等待,不要将己之见强加于人”、“决不先开第一枪”,“来而不往非礼也”、“退避三舍”……他使外国人了解到,“我们中国人办事,就是根据这样一些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来自我们的民族传统,不全是马列主义的教育。”

  阿联总统纳赛尔缘何未到机场去接周恩来?有人认为,“这是一个不吉利的开端”。

  英籍作家韩素音在他所撰写的《周恩来与他的世纪(一八九八--一九九八)》一书中这样说的:“中国驻埃及大使陈家康感到有点为难,因为他不得不告诉周,纳赛尔不会到机场去接他。因为苏联驻开罗的大使曾警告过纳赛尔,如果他对中国领导人表示过于友好,苏联将拒绝向埃及提供一项大宗贷款。于是,突然间,纳赛尔有了‘急事’,无法分身。和周见面后,一个劲儿地向周表示歉意。周对这种失礼行为显得毫不介意……”

  出访非洲第一站,应该说是一个艰难的开端,但却不是韩素音所说的“一个不吉利的开端”。

  事实上,周恩来的这次出访,从一开始就受到包括阿联人民在内的所访非洲国家的最高礼仪接待。随访的外交部副部长黄镇是这样说的:“各国人民以最热烈的方式,最高的礼仪接待周总理。访问中,无论到达哪个城市,都是万人空巷,倾城而出,男女老少都穿着大红大紫、大蓝大绿的民族服装,伴着非洲鼓激昂的节奏欢歌狂舞。老人、儿童争着上来摸摸中国客人的汽车,妇女按当地风俗脱下身上的花袍,铺在路上让中国客人的汽车碾过,好让她们心爱的衣服上留下友谊的痕迹。到处有纵情的欢笑和激动的泪水,到处有热烈的掌声和绚丽的鲜花,充分表达了非洲人民对中国客人的深情厚谊。”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次远途出访没有问题。但从非洲人民对周恩来等人的欢迎程度来看,在阿联,正好是一个“吉利”的开端,是中国政府代表团遇到的第一个最热烈的欢迎场面。随访的专职摄影杜修贤(这次出访,周恩来给“老杜”取了一个雅号叫“杜山”,系“杜三”的谐音),就是在开罗机场“密密匝匝的手臂和沸沸扬扬的彩旗,眼花缭乱地迎面而来”中,目不暇接地抢镜头。他拍下的照片,是一份真实的写照。他也回忆道:“周恩来和陈毅分别站在前后的敞篷车上,街两边人群像密集捆扎的篱笆墙,绵延数十里长。不断摇晃的手旗上,弯弯绕绕的阿拉伯字发出欢迎的盛意,这是一种不用翻译便能知解其意的语言!”

  这种语言,既是阿联人民的语言,也表明了阿联官方的语言!作为部长执行委员会主席,萨布里亲赴机场迎接,并代表总统欢迎。这样的礼仪,也无可挑剔。

  当天下午七时,也就是周恩来一行抵达开罗稍事休息几个小时后,纳赛尔总统就亲自在住所接待了周恩来和代表团全体成员,并把一枚精致的“共和国勋章”亲自挂在了中国总理的胸前,他还授予陈毅一份“尼罗河勋章大绶带”。随后,纳赛尔总统和夫人举行盛大招待会,为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接风洗尘。

  周恩来虽然是第一次正式访问阿联,但是他对阿联(埃及)的关注,却始于四十年前。在招待会上的讲话中,周恩来热情洋溢地表达了他对阿联人民和非洲大陆的这种不解的缘分:

  “这是我第一次正式访问友好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一九二四年,当我从欧洲回国途径苏伊士运河的时候,埃及刚刚摆脱保护国的地位,几乎整个非洲大陆还处在帝国主义的黑暗统治之下。一九五四年,当我在日内瓦会议期间途径开罗的时候,埃及人民已经推翻法鲁克王朝,阿尔及利亚人民正在酝酿反抗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整个非洲处在暴风雨的前夕。今天,当我们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来到非洲的时候,我们看见的是一个觉醒的大陆,一个战斗的大陆。在这一片被帝国主义者叫做‘黑暗大陆’的辽阔土地上,自由的晨曦已经升起,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正在不可避免地走向土崩瓦解。”

  对中国客人的到来,阿联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最动情的,其实正是阿联总统纳赛尔。

  十二月十六日,纳赛尔总统邀请中国客人出席阿联第九届科学节大会,就在这次会上,他对周恩来赞美有加,使用了这样一些语言:“亚洲的杰出的战士(英文报纸译为‘杰出的领导人’),人类最初思想世纪古老的先锋文明创造者和目前站在现代历史潮流有影响力量和其动力的中国革命创造者、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活生生象征”。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