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十二月二十一日下午周恩来和陈毅等人飞抵阿尔及尔,走出机舱时,感到了又一幅热烈的场景:阿尔及利亚总统本·贝拉和第一副总统兼国防部长布迈丁率领三十万阿尔及尔人民正迎候在机场上。兴奋的本·贝拉总统在盛大的欢迎仪式上热烈地拥抱了周恩来,他称周恩来为“阿尔及利亚最好的朋友。”这句话,固然有它深刻的含义。
中国对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始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阿尔及利亚爆发抗击法国殖民主义者的武装起义后,一九五六年二月底,阿拉伯联盟总秘书长照会中国政府,希望中国政府支持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斗争。周恩来迅速做出了积极的响应,他在六月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庄严宣布:“中国人民站在阿尔及利亚人民一边。”一九五八年四月,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代表团到北京访问,受到周恩来的热情接待,他对他们说:“中国人民愿意为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正义斗争提供军事援助;并为阿尔及利亚方面设想了恰当的军援途径。”阿方对此深表赞赏。中国是第一个承认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的国家,一九六二年三月阿尔及利亚独立后,中国又向它提供了经济援助,帮助它恢复战争创伤、发展民族经济……
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深厚情谊,阿尔及利亚人民铭记在心。他们早就盼着周恩来的到来。
进入阿尔及利亚后,周恩来没想到在这里他会成为阿尔及尔市民中间特殊的一员。
为对本·贝拉总统的热情表示感谢,周恩来下午二时刚踏上阿尔及利亚的土地,就以最快的速度于五时三十分到达总统官邸约丽别墅拜会了本·贝拉。从机场到住地,迅速安顿好代表团,再到总统官邸拜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好这一切,这是少有的神速,可以说周恩来在这一过程中没有一分钟的喘息时间。
十二月二十二日,阿尔及尔市政府授予周恩来“阿尔及尔荣誉市民”的称号,授予仪式在市政府大厅内隆重举行。这一荣誉,既是给周恩来本人的,也是给中国人民的。周恩来欣然前往参加,接受了这一称号。
在阿尔及利亚,周恩来本人除了与阿方领导人进行许多非正式会谈外,主要与本·贝拉总统举行了四次正式的政治会谈。周恩来声称:“我们这次到非洲来,是为了寻求友谊,寻求合作,并且借此机会全面了解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洲国家的情况,增进我们的知识,向这些国家的人民学习有益的东西。”
对阿尔及利亚,无论是周恩来还是中国代表团的其他成员都自认为了解得还太少。尤其是阿尔及利亚独立后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它的形势、任务、方针、政策,中国方面知之甚少。因此,前两次政治会谈主要由本·贝拉介绍阿方的情况。
相应地,阿方也急切地想了解中国的情况,想从社会主义的先驱者那里学到一些有益的建设经验。为此,从十二月二十四日第三次会谈开始,本·贝拉便请求周恩来“赐教”。
周恩来风趣地以“提出一点意见”谦让,他说:“才学习三天,第四天就讲话,发言权是很低的。对于阿尔及利亚,我们是刚进课堂的小学生。”他称赞:“阿尔及利亚的革命胜利,是继中国和古巴革命后,六十年代的伟大事件,也可以说是奇迹。”并说:“任何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应该依靠自己。我们历来这样主张。”
应本·贝拉的请求,周恩来也介绍了新中国经济建设、政治思想建设和外交政策等方面的情况。本·贝拉越听越感兴趣,他觉得自己听了还不过瘾,又要求周恩来给阿方的干部们做一次报告。周恩来答应了,并细致地作了准备。随后,本·贝拉把他的干部们召集起来听中国总理的报告。讲台上,周恩来虚心而仔细地给阿方的干部们介绍了中国的建设经验;在台下,本·贝拉总统和布迈丁副总统亲自在一旁认真地做笔记,也做了一回“课堂的小学生”。两国领导人的谦虚,竟是如此的相似!
阿尔及利亚的独立,是从法国殖民统治下挣脱出来的。阿法之间自从一九六二年二月签署《埃维昂协议》,结束战争以来,中国和法国的关系的阻碍,也由此扫除一大块。周恩来访问阿尔及利亚之前,曾于十月在北京接待了法国戴高乐总统的特使富尔,就中法关系及建交事宜进行了磋商。自然,法国人对周恩来访问非洲有着极大的兴趣,一些法国记者进行了跟踪采访。
还是在阿联开罗的记者招待会上,法国电视台的记者就问过周恩来:“你对法国有什么要谈的吗?”
周恩来的回答,使用了带有怀旧之情的外交辞令,巧妙、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