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鹏:中美关系在亚太的分歧最根本上说亚太秩序问题。客观地说,在当今的亚太体系,形成了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军事安全体系和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军事安全体系。这两个体系走的是“双轨制”,没有交叉。最后的结果是相互整合,还是渐行渐远,还是走向冲突,这三种可能无法百分之百地肯定与否定。同时,在当今的亚太体系内,也不存在一个沟通的体制来协调这个最根本的分歧。所以,直接的后果就是中美关系被热点新闻问题“牵着鼻子走”,一会儿南海,一会儿网络安全,一会儿岛礁,显得非常凌乱。最核心的症结就是中美没有对亚太体系的秩序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这是中美关系中最深层次的分歧。
就南海问题而言,美国公开说的航行自由,实质上要的是军事航行与侦察的自由。此外,美国以中间人的身份来协调南海争端,说着保持中立的口号,实质上是偏袒菲律宾等,表现出来的态势就是站在中国的对立面。这种做法就让中美在南海的矛盾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美国人现在也在反思,是不是在南海上出牌出得有点“乱”。
美国军舰在南海游弋
环球时报:南海问题该如何解决?
欧伦斯:在南海问题上,我给美国政府的建议是不要夸大这个问题的威胁与影响。美中双方本质上是利益攸关者。在相互有分歧的方面,大家都要保持理性和克制,不要夸大分歧带来的危害。南海的自由航行对美国人而言并不是要死要活的、那么头等重要的事情。对于中方的智库专家,我经常说,中国在南海上建设岛礁,如果不是军事基地的话,那就对全世界都公开,菲律宾人、美国人、日本人都可以使用,这就好了。这样,大家就不会担忧这个岛礁被军事化的意图。
葛来仪:中美两国领导人都就南海问题进行了交流。中方表示不会军事化南海岛礁。美国总统也提出,不要激化中美在南海的对立。就美国在南海地区的一些军事演习与自由航行的关系,我认为,美军在南海的军事演习其实并不奇怪,因为美国在全世界都这样做军事演习,这不是特别针对中国的事情。
奥巴马
黄仁伟:南海问题的僵持状态还会延迟一段时间,最终还是中国与相关东南亚国家之间协调解决,而不是中美之间解决。有的国家希望美国过来帮着撑腰,但作为中间协调人,如果违反立场的中立性,效果就不会好。此外,美国在南海巡航,把盟国拉进来的做法也是非常有争议的,韩国和泰国就不愿意跟随,不愿意介入太深。日本和澳大利亚也是犹豫不决,卷进去后,退出去就很难。美国作为一个大国也在通过南海问题在试探亚洲各国,一些东南亚小国把美国先拉进南海,发现形势不对之后,又自己抽身退出。这些,美国也看在眼里,心里很明白。美国的战略界最近也在评估,觉得上了某些东南亚小国的当,替这些小国撑腰,结果成了小国的“急先锋”。中美有争执的时候,这些小国都“不见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战略界会计算成本与收益,要获得这个亚洲老大的“虚名”和美国实际支付的成本相比较,是否值得。中国的外交文化传统历来是“先礼后兵”,美国和东南亚国家都不能把中国往墙角里逼得太深,尤其是美国。中方在对待南海问题上的态度现在仍然是克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