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阻拦装置之中,阻拦索是现代航母的核心技术,也是舰载机的“生命之线”,这条“生命之线”的研制难度极大。
由于在“辽宁”舰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头一回,因此在阻拦索的研制方面,中国既无经验,也无技术。鉴于这一情况,有外媒鲁莽地断言,中国没有阻拦索研制经验,根本无法生产出这种高技术的装置。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数十家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临危受命并组成联合攻关组,夜以继日的进行着研究和探索。通过对照实物模型、计算机原理数据,从原材料和机加工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在研制阻拦索时,攻关人员没有星期六星期天,更没有节假日,一层一层地克服着技术难关。
美国航母上的阻拦索
正是由于他们的不断努力,阻拦索很快就获得突破。在外媒断言我国研制不出阻拦索的短短一年之后,攻关人员就研制出我国自行设计的阻拦索。
2012年11月25日,无论是航母的总体工程,还是舰载机分系统,还是联合攻关组研制的阻拦索,都在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核。当天,我国研制的歼-15舰载机实现近舰之后稳稳勾住阻拦索,成功实现了突破性的一降。
战斗机尾勾勾住阻拦索的瞬间
虽然对于许多其他拥有航母的国家来说,阻拦着舰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对于我国而言,能够有这一天是来之不易的。
时至今日,我国的航母舰载战斗机群已经初具规模,离“辽宁”舰航母编队全面形成战斗力的日子正一步步靠近,而阻拦索研制成功是保障可靠战斗力的关键一步。航母工程是个浩大的工程,在这个浩大工程的背后,有数以万计的工作人员在孜孜不倦地努力着。正是由于有了他们的努力,我们才能够一步步顺利地走到今天,才能够让完备的中国海军舰队走向远洋,扬我国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