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社会瞭望>

北斗给了欧洲狠狠一耳光 美国却称中国落后50年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6-19 19:09:51

  美国太空网站6月16日文章,原题:美中太空合作:可能吗?意味着什么?围绕中美是否应进行太空合作的辩论越来越多,如今对话似乎聚焦于如何建立“门户开放”政策,让中国宇航员参与国际空间站。两个太空强国间的讨论已上达白宫,却似乎受阻于华盛顿的政治。问题症结是如何处理美国国会2011年的一项法案。

  该法案禁止NASA与中国进行太空有关的双边协议与合作。与此同时,中国的太空计划开始了自己的“长征”,不断挺进太空,目标是在本世纪20年代建立空间站。

  乔治·华盛顿大学太空政策研究所的约翰·罗格斯登认为,美中太空合作需要最高层推动,“第一步就是白宫与国会合力取消当前对此类合作的不明智限制。”他说,中国已成为将公民送入轨道的第三个国家,表现确实不错,但其目前的载人航天仅相当于美国50年前的水平,“中国可从美国学到很多。

  从美国的观点来看,与中国太空合作的主要原因是政治上的,而非技术上的。”

  相比美国的固执遏制思维,中国虽然在太空技术上落后于西方,但是却表现出积极的开放合作姿态。中国政府在开展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中,采取以下基本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统筹考虑合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开展积极、务实的国际合作。

运载火箭发射

  支持联合国系统内开展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各项活动;支持政府间或非政府间空间组织为促进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所开展的各项活动。重视亚太地区的区域性空间合作,支持世界其他区域性空间合作。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空间合作,重视与发达国家的空间合作。

  鼓励和支持国内科研机构、工业企业、高等院校和社会团体,在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的指导下,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

  目前中国的航天应用和太空探索计划成果丰硕,但是美国人的眼光仍然停留在旧有思维上固步不前。当然美国作为世界太空技术的主导者,他有权决定是否让中国参与并获得学习和提升的机会。但是美国应该从中欧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的合作失败中吸取教训,毫无疑问的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成功已经让欧洲航天局的肠子都悔青了。

  2003年,欧洲人主动“邀请”中方加入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方欣然受之。欧洲把中国纳入,不仅使欧洲一些国家的领导人赚足了政治资本,也使“伽利略”计划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得到极大缓解,更给“伽利略”进入中国诱人的市场打下了基础。2004年中欧正式签署技术合作协议,中方承诺投入 2.3亿欧元的巨额资金。

  中欧在高端技术上的合作,实质上打破了美国主导的欧洲对华武器禁运,也相当于废弃了针对中国这样特定国家的欧美武器贸易条例(ITAR),为最终从法律层面解除对华武器禁运撕开了一个口子。

“伽利略”首颗“中轨道”实验卫星

  2005年,“伽利略”首颗“中轨道”实验卫星发射,标志着欧盟“伽利略”计划从设计向运转方向转变。然而,进入2005年,欧洲政治开始转向,亲美政治人物纷纷上台,欧洲航天局与美国“修好”。欧盟开始排挤中国。投入巨额资金,却得不到与之相称的对待,中国不但进不到“伽利略”计划的决策机构,甚至在技术合作开发上也被欧洲航天局故意设置的障碍所阻挡,中方十分不满。

  在此背景下,中国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北斗”系统上。2007年发射的第四颗“北斗”一号导航卫星,替换了退役的卫星,“北斗”系统开始激活。到2007年底,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中轨道”导航系统,标志着“北斗”系统在技术和规划上的重大突破。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