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拔地而起的复合材料新厂房,万建平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20多年从事复合材料技术和管理的经历,他见证了洪都公司复合材料技术不断创新求索的前行脚步。
如今在南昌航空工业城这个崭新的蓝图上,高起点规划洪都公司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这个复材线上的老兵信心满怀。
万建平,中航工业复合材料构件制造技术一级专家,洪都公司复合材料厂厂长。1991年大学毕业到洪都,20多年的光阴积淀成深厚的技术底蕴,成就了他对航空复合材料细致入微的了解。据万建平介绍,上世纪70年代,洪都公司就已在飞机研制上成功使用了复合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航空复合材料可实现飞机结构减重的综合优势突显,其用量已成为衡量飞行器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猎鹰教练机
在洪都公司自主研发的“猎鹰”高级教练机上,万建平和他所带领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复合材料构件的应用,一些部件是首次采用复合材料设计、制造。
作为洪都复合材料学术带头人的万建平带领工艺技术人员展开多轮技术攻关,最终圆满地完成了高教机复合材料零部件的研制任务,首次实现了复合材料在主承力构件上的应用,其中某部件制造技术研究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面对近年来复合材料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万建平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前沿技术研究,引进先进的数字化加工设备,制定了洪都公司复合材料发展规划,明确了“精确化制造、数字化加工、低成本控制、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思路。
中国猎鹰教练机
对于这一发展规划,同为洪都复合材料专家的高级工程师胡建冬颇为赞同。他认为在航空复合材料应用这条路上,复合材料的迭代意味着要勇于告别过去,拥抱新的挑战。胡建冬非常重视复合材料专业化拓展,积极推动公司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他致力于铺丝、铺带、液态成型先进技术的研究,介入铺带机、铺丝机、超声蜂窝铣等设备的技术调研、应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