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教科书回归“一中”:最高山是珠穆朗玛峰 非玉山
马英九拨乱反正课纲回归“一中”
“今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微调后的高中历史课纲,不只是要求对‘项目’进行修改,而且对用词的‘性质’都作了详细规定。”他举例介绍,根据微调后的课纲编写的教科书,必须写清楚“我国第一大岛是台湾岛,而不是海南岛;我国最高山是珠穆朗玛峰,而不是玉山;台湾慰安妇一定是‘被迫’的”。
“微调后的新版本这些详细规定,彻底排除了‘文化台独’及‘皇民化’思想,在史观上回归‘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所以‘台独分子’更火大了。”
美国台海问题的权威学者高度关注5月4日举行的“习朱会”。他们都认为,“习朱会”为两岸执政党领导人提供了相互“再保证”的机会。
随着2016台湾地区领导人的临近,两岸关系话题再次被提上日程,全力封堵民进党重新执政成了两岸的最大课题。与此同时,马英九也要在正式卸任前为自己的历史定位做些事情。
台湾地区现任领导人马英九
台湾教授:两岸可经由政治协商处理主权问题
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公共事务与公民教育学系助理教授李毓峰认为:“两岸在‘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时,需要正视政治现状,以创新的思维、
根据上述‘全体中国、两套宪制、两个政府’之法理与事实分析,经由政治协商处理主权问题,达成‘全体中国、依宪分治’的政治共识并签订两岸和平协议,进而方能构建从“经济统合”提升到“政治统合”的两岸统合模式与路径。”文章内容如下:
两岸关系从2008年起进入大交流与大发展的阶段,迄今为止两岸已经签署21项经贸交流协议,成果堪称巨大。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以“先易后难”、“先经后政”为基本原则,这也是两岸从“经济统合”到“政治统合”之必由之路。
台湾统派群众游行
然而,迄今为止,两岸政治性的协议,包括和平协议与军事安全机制几乎已经不太可能签署,连两岸文化协议也没有任何签署的迹象,两岸服贸协议更是卡在“立法院”,动弹不得。
此外,这五年多来,两岸似乎仅有物质性的交流,致使台湾民众在两岸发展及身分认同上的疏离,相较于2008年以前,并没有缩小,反而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何以如此?
众所周知,两岸由于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以及价值体系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两岸在政治上存在诸多重大分歧与结构性矛盾。
如何定位两岸政治关系一直是两岸诸多政治难题中的最为核心的问题,它关系到两岸关系的性质,关系到两岸的法理架构,关系到两岸协商谈判能否顺利进行。
如果这一难题无法解决,则政治僵局就难以突破,两岸之间要建立和平稳定的政治架构也无从谈起。然而两岸政治定位的关键问题正是主权问题,所有两岸之争无不以主权之争为核心。这既是两岸关系60多年来发展变化的主轴,也是我们研究两岸关系必须把握的主线。如果两岸主权问题的这道坎跨不过去,就无法改变台湾民众的身分认同与大陆愈益疏离的趋势,同时也阻碍了两岸由“经济统合”迈向“政治统合”的和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