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两岸的主权争议与政治定位问题
自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的核心问题与最大的难点,无需赘述,即是所谓“一个中国”的主权争议,也就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问题。以务实的观点而言,“九二共识”是目前两岸面对两岸关系中最关键的政治问题─“一个中国”原则,以各自表述的方式处理。其精神在于正视现实、求同存异,相互尊重对方的基本立场,也就是在两岸间寻求一个最大公约数。
依据当时台方的表述内容,其要旨就是认同“一个中国原则”,但是对“一个中国”的认知有不同。当时面对这么敏感的政治问题,采取前所未见的做法,各让一步(agree to disagree),确实不易。
马英九在2013年的双十国庆文告中,关于两岸关系提出了关键的两句话:一是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二是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
台湾统派群众游行
两岸政治关系合情合理安排:“全体中国、两宪分治”
各界皆认为,在谋划两岸政治关系合情合理的安排方面,应该勇于打破既有思考方式,进行理论创新。是以,两岸皆属“全体中国”,在统一前的政治关系,可视为所谓“全体中国”内部两个政府之间的特殊关系。
马英九2016年将卸任,在接下来的一年多,他会如何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岛内议论纷纷。台湾知名统派学者、世新大学教授王晓波日前接受记者专访,对马英九未兑现签“两岸和平协议”的竞选政见表示失望。
王晓波首先肯定了马英九上任后的两岸政策,他表示,陈水扁执政期间,屡屡提出冲撞大陆底线的政策,引发大陆很多鹰派纷纷“喊打”。
当时大陆首任海协会会长汪道涵说,如果能争取一年的和平时间,就能争取一年的建设时间,我们就能充实一份实力,也能增加一份两岸和平统一的希望。王晓波称,马英九上任后,就是为两岸争取了至少8年的和平建设时间。
马英九2016年将卸任
王晓波认为,马英九唯一没有做到的就是签署“两岸和平协议”,“任内也没有签署的可能性”,马英九给出的理由是台湾内部没有共识。“和平协议是马英九2008年第一次竞选总统时的政见”。
晓波回忆说,马英九2012年寻求连任时,在2011年10月提出的“黄金十年”愿景中也包含“两岸和平协议”,但加了“国家需要、民意支持和国会监督”三顶帽子,“当时马英九的民意支持度达到58%,比他第一次当选时的得票率还高”。
王晓波表示,站在白宫的立场上,两岸一旦签署和平协议,台湾事实上已不需要美国保护,“美国就失去了在东方的一个保护方”,这才是美国真正阻碍台湾签“两岸和平协议”的真正理由。马英九虽然没讲他收回“两岸和平协议”的理由,“但我们必须清楚”。
“‘两岸和平协议’的前提不用讲也知道,就是一个中国原则,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王晓波称,他曾当面对马英九直言,如果马英九不签“两岸和平协议”,那他就是历史罪人。两岸实现三通以及维持和平态势以来,民众逐渐融合,两岸民心越来越近。实现两岸终极统一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