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美国军方,转向亚洲战略已经开始实施。按美国海军和空军的计划,到2020年将部署60%的兵力到亚太地区。与此同时,美国国防部也将其不断紧缩的资源更多地投入到新型远程轰炸机和核潜艇上,以期让其在高危地区发挥重要作用。
不难看出,这些转变意在牵制日渐强势的中国。这自有其理由:中国越来越多的领土要求实质上威胁到了所谓的“第一岛链”的所有国家,其中包含日本、菲律宾和中国台湾地区——华盛顿对所有这些国家(地区)都负有保护义务。但是,要真正遏制中国的侵犯,五角大楼做的还很不够。中国的军事力量日益增长,其目的在遏止华盛顿为盟友和伙伴提供军事支持。尽管空袭和海上封锁等惩罚式的威慑策略能够一定程度上遏制中国的冒险主义,但华盛顿和其盟友伙伴的目标只能通过“否定”来达成,也就是说,要让北京明白,使用武力达不到其目的。
总体扩充美国、盟国和伙伴地面军力的潜在力量,华盛顿就能最好地达到其目标。那么,便需在第一岛链建立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防卫体系——“岛链防卫”体系,这样一来,就能让北京意识到,自己没有能力通过侵略或高压来实现其修正主义式的目标。“岛链防卫”体系。第一岛链
修正主义之危
中国声称要和平崛起,但言行不一:一群修正主义者正试图控制西太平洋。北京即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以及东海和南海约17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拥有主权,而这一地区还有其他六个国家实际控制着其中不同的领土和海域。更过分的是,中国对追求这些目标毫无悔意。举例来说,2010年,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只用一句话对外界的质疑作出解释,他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其他国家是小国,这是个事实。”
细想最近北京在南海的强硬的姿态:2014年3月,中国海监船封锁了菲律宾在南沙群岛的前哨站。两个月后,中国将一座海上钻井平台移至越南的专属经济区,与越南渔船相撞。这一行动回应了之前东海发生的事件。2010年9月,中国渔船冲撞日本海岸警卫队舰船而遭羁押,为了对此进行反击,中国临时切断了对日本稀土的出口,而这种稀土是日本制造手机和电脑必不可少的原料。此外,2013年11月,中国单方面宣布在东海和有争议的尖阁列岛空域建立“空中识别区,”以对自己的航空条例进行管理,并警告说,若有飞行器拒绝遵守航空条例,便可能遭到军事回击。
有人曾说,随着军事力量的增长,领导人会更有安全感,中国的行为也会缓和下来。但情况看起来正相反。确实,北京的强势行为与其军事力量的急剧扩张非常一致。中国正对一些新的军事能力增加投入,它们对地区稳定构成了直接挑战。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强化其所谓的“反介入和区域封锁”能力,目的在于阻止其他军队占领或通过大范围的领土,明确提出要使西太平洋成为美军无法插手之地。这就要求发展军事手段针对五角大楼的指挥控制系统,而这一系统极其依赖于卫星和互联网,否则就无法协调军事行动和后勤保障。近年来,解放军在这方面已有长足进步,不仅反卫星导弹已进入测试阶段,激光武器也可使美国卫星失效,还有高超的网络攻击手段正针对着美国国防网络。
美国海军演
除此之外,中国也在加强其针对美国重要军事设施以及限制美国海军在国际水域行动的能力。解放军已经拥有传统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它们可以攻击到美国在本地区的主要设施,比如位于日本冲绳县的嘉手纳空军基地。解放军还在研发隐形战斗机,以期拥有对第一岛链众多目标发动空袭的能力。为了在更远距离上发现和打击海上舰船,解放军部署了众多强效雷达和监控卫星,以及能够执行远程侦察任务的无人机。同时,为了追踪美国航母及其水面护卫舰船,中国海军正在研发装备有先进鱼雷和高速巡航导弹的潜艇,从而能拥有远距离攻击舰艇的能力。
将北京的行动解释成对美国军备发展的回应,这并不能消除人们的疑虑。在过去十年里,华盛顿将其精力和资源主要用于支持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地面部队。虽然国防开支现在依然占到了国家GDP的4%以上,但美国正计划着在十年内将其降到3%以下。简单来说,美国国防部正在削减其军事力量,而解放军则正在扩张。但是,如果历史可资借鉴的话,中国并不会寻求通过公然侵略来达到其扩张目标。与其战略文化一致,中国希望缓慢而坚定地将地区军事平衡转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这使该地区的其他国家别无选择,只能屈服于中国的强权。多数情况下,中国的海上邻国认为外交和经济交往不可能改变这一基本事实。包括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等几个国家在内,他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军队如何抵抗中国的野心。但是,他们非常明白,一国的单独行动不足以阻止北京完成其设想。只有美国的军事支持才能使他们形成集体阵线威慑中国,迫使其放弃使用武力或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