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揭秘中国古代帝王对付盗墓贼的十大“毒招”(2)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2-15 19:40:25

  二十年后的公元333年,石勒逝世,同样也采用了虚墓疑冢的反盗墓方式,和他的母亲一样,同样也是隐匿于山谷,然后用“高平陵”的名义,设置虚墓,以混淆盗墓者的视线。高陵位于襄国城西南三十里处,不筑墙,不种树。

  史书记载,当时安葬石勒的时候,在夜间同时抬出了十几个棺材分别掩埋,以迷惑当时的百姓。

  后来,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十三城门出棺”,是否是受到了石勒秘葬方式的影响,现在不能肯定,但其反盗墓的灵感,应该是一致的。

  石勒死后,由其第二子石弘继位,后让其侄儿石虎夺了皇位。石虎死后,葬显原陵,从史料记载来看,显原陵亦为虚冢,石虎并未葬在陵中。

  《资治通鉴晋缈(卷100)记载,东穆武帝升平三年(公元359年),前燕皇帝慕容偏古同“俊”)做了一个梦,梦见石虎咬其膀子,一怒之下去挖显原陵,欲鞭尸泄愤。但打开陵穴后,并没有找到石虎的尸体。显然,石虎受其叔父启发,也采用了虚墓疑冢。

  反盗墓招数二:构筑崖墓将墓穴挖在山崖上的岩石中,是另一种反盗墓招式。依山为陵,显然比平地起穴那种封土式陵墓防盗效果要理想得多。但这种莽法一般人家造不起,也造不成。

  这种开凿于山崖之中,不另起坟丘类型的墓穴,考古界惯称“崖墓”。这种墓在西汉时已颇为流行,如现今考古发掘发现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山东曲阜鲁王墓、徐州龟山汉墓,都是在山崖中开凿了巨大的洞穴而成。

  崖墓的历史很长,早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分布在江西省境内的武夷山崖墓,形式有单洞单葬、单洞群葬及联洞群葬,棺用整木刳成。经考古发现,多为战国古墓。从这点来说,皇家的“依山为陵”反盗葬式,是受到了民间崖墓葬制的启发。

  李世民的昭陵玄宫。就是采用了这种防盗方式,是开凿九螋山(今陕西省礼泉县境内)而就。其后唐诸帝多兴师动众,将附近风水上佳的山体都凿空了。反盗墓招数三:铁水浇筑将墓穴开凿于山之中,坚固异常,防盗效果自然也非同一般,但是也存在明显“漏洞”,其通往玄宫的洞口,盗墓者很容易找到。

  如何封闭洞口,工匠煞费苦心,其中用铁水浇筑,就是其中的硬招之一。

  正史所记,最为著名的铁水封陵,当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台葬墓——乾陵。据馆会要》记载,“乾陵元宫,其门以石封闭,其石缝铸铁,以固其中。”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