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到了《人民论坛》杂志(六月上)的一篇文章《袁世凯靠什么在晚清政坛崛起》,感触颇多。随着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益升温,关于袁世凯是否对辛亥革命有贡献的问题再次成为人们的议题。
有人说,明明袁世凯是在推翻满清政权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功臣,为什么反被称为“窃国大盗”?明明武昌起义爆发的时候孙中山还在美国,匆匆赶回来之后,就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此后历史教科书却说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为什么呢?
一般来说,政治人物是不可以犯错误的,一件坏事足以一笔勾销一百件好事,而且基本上不会得到原谅。尽管袁世凯是晚清维新派的重要代表,他在推动中国政治、军事、司法、经济、社会管理、教育等领域的现代化方面作出了许多贡献;仅就辛亥革命而言,如果说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是其成功标志的话,那么袁世凯的功劳是谁也比不上的。但是,袁世凯称帝了,表明他的骨子里还存在着传统帝王思想,这是不可原谅的,由此他就被贴上了“坏人”的标签而一无是处。其实,如果说辛亥革命带来了民主的时代潮流的话,那么袁世凯所“逆”的是孙中山革命党人所倡导的民主的形式,而并没有“逆”其民主的实质。袁世凯的皇帝是“立宪皇帝”,这个“皇帝”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皇帝的含义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洪宪皇帝”所受制约的程度并不亚于孙中山和蒋介石的“军政”、“训政”,至今看来也是十分难得的。
尤其是,称帝受到抵制以后,袁世凯不但认识到了错误,而且也改正了错误,主动取消了帝制。或许可以说,袁世凯最大的问题只是历史没有给他时间纠正错误,年仅56岁就死去了。作为当时唯一有能力维持社会政治稳定的人,假定他的生命延长10年、20年,如果他能够让中国较长时期保持稳定、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进展,人们会“计较”他犯了曾经恢复帝制的错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