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史上真实花木兰:女奴出身 险被皇帝霸占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2-01 13:31:22

  核心提示:我的推论是,花木兰有可能是鲜卑奴隶移民至商丘,凭战功跻身贵族行列,《魏书》和《北史》原本应该有她的传记,但“以事闻于朝”,她的女儿身暴露了,犯下欺君之罪,虽赦免,青史留名的机会随即被褫夺。后半段说木兰被拓跋焘强纳为妃、不从自尽云云,绝无可能。……木兰代父从军之事已然朝野皆知,作为一代开化君主,且能尊崇孔子、提倡儒学的拓跋焘,娶其为妃或可谓之奖赏的一种,但还不至于欺男霸女。

  《花木兰传奇》近期在央视黄金档播出,花英雄身上的那点忠孝节义,足够今时今日借鉴。至于该剧拿出二十多集在“当户织”上玩想象力,不能算错,说明年轻人爱劳动,弘扬祖国古老的刺绣文化。让一个民间绣女与敌国王子谈恋爱,也不能算错,没有爱欲纠缠,怎么吊观众胃口?吐槽是网友们玩的,我们还是说历史吧。

  《木兰辞》有“民间述史”性质

  《木兰辞》说它是北朝(魏)乐府,大概不会有人反对。

  秦汉以降的朝廷大多设有专门的乐府官署,南北朝也不例外,具体职能是负责收集整理民歌、训练乐工等,属掌礼仪教化的太常寺该管。《木兰辞》被宋代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不是没有道理的。郭茂倩的父亲郭源明曾做过太常博士,家学渊源、慧眼独具。

资料图:花木兰

  乐府歌辞的来源一般有两种:御用文人创作和民间采集。《木兰辞》显然属于后者。重读,我们眼前会呈现这样的景象:一个利落朴素、自恋成痴的姑娘,在娓娓叙事,旁边还有一个小秀才做记录。

  实际上,汉魏时期流传下来的《战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乐府经典,无不带有上述“写实”的特点。

  这种民间“写实”非常可贵,我们称其为“民间述史”,也即老百姓自己写的历史,相当于某人传记或非官方大事记。为何这么说呢?古代官方修史,帝王将相、改朝换代是大餐,后妃本传、怪力乱神只是小菜儿,民间小事小情小人物,史书不显。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