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唐朝现“贵妃商机”:和尚竟然倒卖杨贵妃的袜子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11-17 12:48:35


  
  这群“玉米”中居然还有小和尚,南方来的,法名常秀,本来是来京城学习的,见到拍卖行在拍卖玉环姐姐的衣物,这位小和尚不淡定了,居然将钵盂袈裟全卖了去换杨玉环的物品,斩获也不俗,居然拍得玉环姐姐袜子一双。
  
  捧着个宝似的回了江南,晒给自己的亲戚们看——“见舍衣物,遂倾囊钵,赎得妃袜一双,持归江南,以与亲族。”
  
  后来,常秀师傅隐居在庐山的香炉峰,玉环姐姐已经相隔半个多世纪,她的美丽却还被一提再提。进入九世纪,有个叫李远的士大夫来了,他官至中丞,很留心历史的遗迹。
  
  很快,李远“嗅”到了关于常秀身边藏有杨贵妃袜子的信息,他深入香炉峰,向常秀老和尚提出要这双袜子,老和尚根本不情愿,李远于是出价十万钱,大概是一百贯钱,老和尚这才勉强拿出半个多世纪前的杨贵妃遗物。
  
  为之吟诗作赋
  
  李远是读书人,而且还是唐朝官吏,这下却因为一双袜子而得瑟起来,他拿着美人的遗物四处显摆,在广大“玉米”们的眼前炫耀。
  
  没多久,诗人李群玉从湖湘来,在九江碰上李远,李远迫不及待地向老友李群玉展示了这双袜子,这哥俩还为此举行一次宴会,并在宴会上吟诗感叹。
  
  李群玉吟咏杨贵妃袜子的心理或可作为当时“玉米”们心理的代表,李群玉诗云:“常束凝酥迷圣主,应随玉步浴温汤。如今落在吾兄手,无限幽情付李郎。”
  
  这双袜子首先激发了他对杨玉环形体美的想象,想象它曾经紧束着杨玉环酥白的身体,随着杨贵妃起玉步,婀娜多姿地在华清温泉沐浴,从一双袜子想象开去,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现场感,代入感,重要的不是袜子,而是这双袜子附着过的人,曾经历过的场面。
  
  接着又激发诗人对杨贵妃情思的想象,似乎感觉到她对李隆基的思念凝聚在这丝丝缕缕上,永不消散。
  
  这桩故事记载在宋人刘斧的《青琐高议》前集第六卷上。
  
  分析:利用怀旧心理开拓市场
  
  马嵬驿酒店老板手里的杨贵妃锦袜的可靠性有多少?香炉峰常秀和尚手里的杨贵妃遗物是真还是假?当时没有指纹分析,很难判断。然而,不管遗物的真假,大唐“玉米”们热捧杨贵妃遗物的心理却是真实的。
  
  市场规模颇为可观
  
  商人们很会利用一切真实的信息来塑造自己手里商品的真实性。例如马嵬驿酒店老板,不管袜子是不是真的,她的店开在杨贵妃的葬身地附近却是真实的,地点的真实增强了物品的可信性,而感情多于理智的“玉米”们会有选择性地相信物品的真实性,以满足自己和偶像亲近的心理,可以说,“玉米”们也在心理上塑造袜子的真实性。
  
  常秀和尚也是一位商人,他手头的一双袜子不管真实与否,但当年杨贵妃救灾义卖是真实的,事件的真实也塑造了物品的真实,也正好满足了购买者李远的心理需求。围绕这双真假难辨的袜子,一切交易心理却是真实的。在古代,有点爱好和文化的人都喜欢凭吊古迹,何况杨贵妃是美丽的古迹,由此延伸到经济领域,杨贵妃遗物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杨贵妃所有的遗物,不管真假,在唐朝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市场,甚至蔓延到国际市场,刘禹锡《马嵬行》可作证,虽然杨贵妃已经“坟高三四尺”,但她遗留的首饰价格“敌连城”,放到咸阳市场去卖,还能让国际上的胡商大为惊艳——“将入咸阳市,犹得贾胡惊”。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