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清朝农民竟驯化野生老虎当耕牛:吃大米能耕田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11-09 07:38:57

  老虎不是吃素的,据科学统计,它一次吃肉的数量在30公斤左右,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则说一只孟加拉虎一天吃5公斤肉。

  总之,谷物喂不饱我们的山大王,饿了好几天,趁着它病歪歪,一时丧失攻击力的时候,农民就对老虎身上的装备进行改装,将适合捕食的部分全部删除:用铁锤将它的利牙敲掉,用大剪将它的爪子剪掉,让它身上的装备不再具备攻击性,让虎爪跟牛蹄没有区别,“使平贴如牛蹄。”

  卸掉了攻击性装备的山大王继续被关在笼子里,继续投给煮熟的谷物大米,此时尚未彻底改变饮食结构的它,当然吃不饱,山民在此时故意将它放出笼子。放虎归山,王者归来,应该是件高兴的事,只可惜,大王风采犹在,却没了利牙和钢爪,原有的装备已经被删除和卸装,捕食的程序就无法进行了,“时不利兮骓不逝,虎兮虎兮又奈何”,捕捉猎物已经很艰难,就算是抓到兔子、獐子,却不能咬,不能吃,“不能攫获他兽,即攫获,亦不能啖食也”。无奈之下,虎大王又得回到捕捉过它的农民家里。

  驯化第二步:猛虎家畜相安无事

  老虎回来,就进入驯化的关键一步:训练它懂得人意。刚回来的时候,农民故意不给它饮食,老虎不得不摇尾乞怜,于是用绳子系好它的脖子,还是用谷物喂养它。

  喂食的过程就是一个驯养的过程,首先给它取一个名字,至于是什么名字,史料没有记载,根据老虎的外貌特性,应该是“阿黄”“阿虎”之类的吧,然后喊着它的名字喂食。喂食地点不限定,“或屋前,或屋后,或屋左,或屋右……每食,辙指置食方向,呼而与之”,每次喂食的时候,就喊着虎大哥的名字,指着放食物的地方,叫它去吃。

  老虎耕田比牛还牛

  这段记载让人想起《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少年在船上训练老虎吃鱼肉的镜头,用长杆的尖端插上一块鱼肉,反复训练,让老虎习惯去吃鱼肉。

  前面的记载和这个镜头结合起来,再想想在动物园看到的老虎钻火圈,我相信:老虎是可以驯服的。

  通过喂食的训练,老虎渐渐与它未来的主人熟悉了,它渐渐地能领悟人的意思,到这个地步,叫它去耕田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于是架之以犁,使习耕。”大王耕田,那可不是吹的,比牛大哥厉害多了,“且力强而性奋”,力量大,干劲足,雄赳赳气昂昂,自有一种比牛还要牛的气势。

  最后,文章描绘出一幅颇有喜感的画面——

  夕阳西下,耕田归来,农民们肩荷农具,老虎大王和牛啊羊啊并肩而行,大家相安无事,其乐融融:“日之夕矣,牛羊下来,耕虎杂其中,于于偕行。”

  友情提醒:

  老虎是保护动物

  不能像古人那样对其捕杀虐待

  这段史上奇闻其实涉及虐待动物,但考虑到清朝的时候尚无野生动物保护法,那时候的老虎,说得夸张一点,漫山遍野都有,大家都没怎么当回事,而且也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威胁,这是时代特色。而且也过了追究期限,故不追究其责任。大家也权当故事来听好了。

  在《三国志》里也有一则虐虎的史实,当年曹丕为了练胆量,居然让人将老虎束缚在铁笼里,然后自己拿着剑去斩虎爪,虎的吼叫声震动十里,实在令人胆寒也心寒。

  在今天,老虎是保护动物,当然不容许像过去那样虐待老虎,叫虎大哥去耕地,太违背“虎性”了。同时,对于这篇史料的真实性,我个人是持怀疑态度的,我相信老虎可以驯服,但要改变老虎这种食肉动物的生理结构,使之吃谷物,恐怕并不科学。对于古代的一些史料和笔记,我们不妨采取博取一笑的态度。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