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古代反腐的非常之举 要当大臣竟然要被阉割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9-18 23:56:15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2013年3月28日第16版,作者:佚名,原题为:《古代反腐的非常之举》。

  反腐,是古今中外都备受关注的话题。在中国古代,各个朝代都强调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大贪小贪均不放过。古籍上记载的三大特例,堪称古代反腐的"非常"之举。在这些常规选拔官员制度之外,不少朝代还结合朝情,推出一些"本朝特色"官员选拔手段。

  南汉皇帝选官"阉然后用"

  

 

 

  在公元10世纪的五代十国时期,曾出现一种另类选官绝招——"阉割".实施这种制度的是南汉。《新五代史·南汉世家》记载,当时的南汉皇帝刘鋹相当荒淫,政事全权委托当时的龚澄枢、陈延寿一班人处理。龚澄枢等人便根据刘鋹的意思,规定拟用官员均须阉割,此即史书中"至其群臣有欲用者,皆阉然后用"记载。

  如此选拔官员的理论依据何在?刘鋹有这样一番解释:"自有家室,顾子孙,不能尽忠,惟宦者亲近可任。"没了生殖器的官员就不为子孙着想,不贪,忠心?显然是否定的。历史上宦官腐败一直是官场重灾区,从秦二世时的宦官赵高,到明武宗时的掌印太监刘瑾,都以敛财弄权、祸害朝政出名。

  汉武帝提倡"打小报告"

  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曾专门下诏,建立所谓"言事变"制度,鼓励基层官员、民间人士越级上书、诣阙言事。这种行为其实就是俗话所说的"打小报告".

  南北朝时的北魏也提倡"打小报告".魏明元帝专门下诏,鼓励民众举告贪官:"守宰不如法,听百姓诣阙告之。"到了北宋,如此"上奏言事"备受重视,范仲淹、包拯、王安石、朱熹,都曾给皇帝写过很多这样的反腐奏折。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更把"打小报告"推到了极致。不论大小官员,只要发现"私下巧立名目,害民取财",老百姓可以联名写举报信,到京城上访。老百姓甚至可以将贪官直接"绑缚赴京治罪".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