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者不但有平头百姓、豪门贵族、奸商滑吏和恶霸强人,甚至连丞相的小舅子也印制伪钞,事发后竟得到皇帝的包庇。这就难怪伪造者如过江之鲫,以致伪钞满天飞,物价翻着筋斗往上涨,元朝经济最终崩溃。
清朝法律严禁私铸钱币,为首者和工匠均斩首,没收财产;同伙者、知情者、使用者,甲长和知情的地方官,分别处刑;举报者,赏银50两。其知情而分利的同居父兄、伯叔与弟,减罪一等,杖一百,流放三千里。
尽管这比前朝更为严厉,但“立私炉”造伪金、伪银、伪铜、伪钞等现象依然严重。
2、晚清日本浪人中井义之助伪造中国货币案
1897年5月27日,中国通商银行(初名为“THE IMPERIAL BANK OF CHINA”,1912年3月改为“THE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在上海外滩六号成立,该行实收资本250万两。
其中,100万两来源于行长盛宣怀的轮船招商局和电报局,78万两源自李鸿章等官员的投资,其余为商股。中国通商银行完全参照英国汇丰银行的管理模式,开始发行钞票(银元券、银两券)、存款、放款等业务,纸币也是在英国印制的。
1903年2月4日,上海某钱庄伙计拿中国通商银行的纸币去银行兑换银两时,被发现是假币。翌日,中国通商银行宣布发现五元、十元假钞,随后又在各营业部贴出鉴别真假币的说明。
消息传出,各店铺、钱庄纷纷拒绝使用中国通商银行的纸币,那些持有该行钞票者纷纷拥到银行兑换。一时间,中国通商银行门口人潮汹涌。租界巡捕不得不用高压水枪来驱散人群,维护秩序,但始终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