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应钦说,张治中的信首述他十几年来对“剿共”问题认为应和平解决的见解,并记述他历次与总裁谈话;接着叙述政府失败的必然性,斥责当时政治的腐败。信中接着又做双方军事力量的比较,然后说明人民解放军必将攻台,而台湾则无法持守,届时所有政府方面人士必死无葬身之地。张治中的信里又说,如果总裁愿和,则他可来香港接洽,最后叙明此信是在***同意下完稿。
何应钦报告完后,陈诚、张群、吴忠信都认为这应是共军攻台前的政治攻势,居正等人则怒斥无耻,蒋公则以革命叛徒称张治中,指示应予制裁。我可以想象得到,蒋公为何不愿私下接信,而在公开场合要何应钦报告,这是因为他要扛起复国重任,不愿被怀疑曾向中共接头过,乃至曾有任何投降的考虑。
蒋介石之所以拒绝和谈,且将张治中的来信公之于众,到底是不是周宏涛所言“因为他要扛起复国重任,不愿被怀疑曾向中共接头过,乃至曾有任何投降的考虑”,还是另有原因?我们不得而知,而不可忽视的是,促使蒋介石拒和还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对台湾原来不支持的态度大为转变,二是蒋介石本人对张治中的个人感情中有“张治中最伤害蒋公”(俞大维语)的因素。后来俞大维对此作过详细说明:
张治中到了北平没好久,便向共产党靠拢。所有国民党的降臣叛将中,他最无耻。此人是保定三期出身,当过警察,任军校教育长的时间最久。打过两次仗,都打得坏极了,可是蒋公仍然很相信他,他是一个Keyman,我不懂蒋公何以如此?这个疑问,我没对任何人提起。陈辞修很看不起张治中,这是我所确知的。
试想如果张治中的信在四五月份到达台湾的话,或许历史会是另一种写法,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中共解放海南岛和舟山群岛后,立即对台湾形成东南和西边夹攻之势。据台湾军方情报,解放军在华南各地已修建30个军用机场,400架战斗机已进入机场;在福州、厦门、汕头等港口,大量登陆艇及船舶随时准备起航。蒋介石等人预测,到7月份台湾海峡风平浪静时,数十万精兵便将越过海峡,呼啸而来。5月底的台湾,已完全如美国“第二十八号特别命令”所说:“大家都预料该岛将陷落”,“中华民国”“在那里(指台湾)将和在其他地方一样容易被攻破。”
5月27日,台北《中央日报》发表社论,承认台湾“已到了空前未有的危险时期”。蒋介石的中央日报董事长董显光则公开地说:“中国现已到达这样一个时日,惟有意志上的奇迹始能把它挽救。”至于蒋介石本人,决心倒是很坚定,对手下将领明言:“如果台湾不保,我是决不会走的。”据蒋经国后来回忆,当时蒋介石已下定“杀身成仁”的决心,并勉励其将领“要在国家最艰难的时候,选择最有意义的死”。看到这一段惊人的史实,正如作者所言,我们假设历史如果可以重演,***没用张治中,而换另一个人给到了准备“杀身成仁”地步的蒋介石写信,结果又会如何呢?或许历史正是另外一种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