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所重
马对于古人到底有多重要?或许我们可以从明成祖朱棣的话语中略窥一二。明洪武三十五年十二月(朱棣篡位后,将年号改为洪武三十五年),刚刚坐上皇位的朱棣向当时的兵部尚书刘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今天下畜马几何?”堂堂一国之君,对于马匹数量发问自然也是有道理的,在得到刘俊的答案后,朱棣不由得感慨:“古者掌兵政委之司马。问国君之富,数马以对。是马于国为重。”
“其实古时候,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衡量一个国家军力强盛与否的一个最主要的标准,就是马匹的数量。”王立这样对记者表示:“因为那个时代的战争中,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往往是兵车的数量,而兵车则需要依靠马来驱动。所以说马匹的数量,直接决定了国家的军力强盛与否。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史书记载,在谈到一个国家强盛与否时,往往会出现车的数量和马的数量。”
从整个冷兵器时代,马的重要性就已经凸显出来了,因此从殷商时期,就出现了马政的雏形。“所谓的马政,就是指历代政府对官用马匹的牧养﹑训练﹑使用和采购等的管理制度。”知名历史作家张嵚这样对记者表示:“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当时的马政,相当于如今的石油。如果一个朝代的马政完了,那也意味着改朝换代的时刻即将来临了。”
最为显见的,是明朝的灭亡。明朝末年,由于人口的增加,以及军屯土地的侵占,使得明朝的马匹数量骤降,虽然推行了民间代养军马的政策,但是效果却并不算太好:“要么是老百姓因为养军马而致贫,要么是所养的军马不合格难以适应战争,使得明朝的军力开始疯狂下降。”而据史料记载,当时明朝有两个马匹交易基地,一个位于陕西的榆林、米脂一带,后来由于李自成在这一带起义而使得该交易基地被废弃,另一个则位于东北的宽甸六堡,但是后来却被努尔哈赤占领。
这两个马匹交易基地的废弃,彻底把明朝推向了灭亡:“明朝军队对内无力镇压起义,对外无法抵抗满清的入侵,明朝被灭亡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也从某个方面反映出了马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