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美国靠可口可乐征服德国党卫军(2)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11-10 19:32:06

      一份资料描绘了1938年3月在德国举行的员工集会,在大型主会桌尽头,悬挂着“可口可乐,誉满全球”的巨型横幅,与三面红白黑相间的纳粹旗帜并列。在凯斯的鼓动下,全场与会人员高呼三声“将胜利赐予吾等”,以此向“元首”致敬。呼号声余音绕梁,久久不散。这种以思想控制达到品牌营销的状况,在当时并不鲜见。

      1938年10月的纳粹军刊《国防军》曾刊登一则广告:一只巨手在世界地图面前高举可口可乐瓶,下面是醒目的广告词:“是的,可口可乐誉满全球。”从这些超越政治阵营的广告可见,可口可乐公司擅长左右逢源,不仅渗透了美国本土,还渗透了世界。

二战时期美国可口可乐广告

      进军中东仰仗“民意”后盾

      1941年,由于贸易禁运,德国分部已经无法从美国总公司得到含有神秘配方的原材料了。但是,他们依然以一贯的魄力随机应变,打算为纳粹特别发明一种新的饮料。在配方成功之后,为了给新饮料取一个有吸引力的名字,马克思·凯斯还亲自在工厂举行了一次比赛,叫手下的员工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幻想。于是,一名销售人员脱口而出——“芬达!”(译者注:词根与德语“幻想”相同)

      这种饮料上市后大受欢迎。仅1943年一年,芬达在纳粹德国的销量就超过了300万瓶。1960年,可口可乐总公司正式宣布了对该品牌的所有权。与此同时,随着强力的营销手段和无处不在的广告宣传,可口可乐作为美国标志的趋势越来越明显。1966年发生的一件事,充分显示了可口可乐是怎样深深地植根在美国民众的心中。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可口可乐广告

      当时,美国民众质疑为什么“中东惟一的民主国家”以色列没有可口可乐的生产权。为了回应民众,可口可乐公司在全国民意的支持下,对阿拉伯国家的抗议视而不见,开始了与以色列的生意往来。随后,阿拉伯联盟对可口可乐进行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抵制,但联盟主要成员埃及却很快服了软,从1971年起开始引进可口可乐。

      而今,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在中东随处可见,充分证明了金钱利润高于宗教信仰差异。这种一开始并不起眼的碳酸饮料,已经不分人种、肤色和意识形态,用它无孔不入的营销手段,从人们生活的每一处缝隙渗透进来,成为世界营销史上无法撼动的重要一笔。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