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东北抗战史:抗联敌后力量竟孤悬敌后14年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11-10 19:31:34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与日军进行了长达14年的对抗。其艰苦卓绝,不只是时间上的漫长拉锯,更是在与中共长期失去联络、面临冰天雪地与物资稀缺的现实下,坚持抵抗日军的侵略。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东北三省进行全面侵略。人民群众自发组织起“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各种抗日队伍,这些零散的部队统称为“东北义勇军”,也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前身。东北义勇军兵源成分复杂,有东北军的官兵和旧警察、土匪、士绅阶层和群众。虽然东北义勇军在短时间内就达到了30万人马,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为组成人员混乱,在1934年春天被击溃。

关东军在东北

      1932年初开始,中共满洲省委陆续派省委军委书记杨林、杨靖宇等到南满,中共大连市委书记童长荣到东满等。1933年起,各地游击队陆续变成东北人民革命军或反日联合军。

      1936年1月,在汤原境内召开了北满各抗日部队首脑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并选举赵尚志为总司令。2月20日,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宣言》指出,废除抗日军一切不同的名称,全部改成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联先后建立11个军,此后,又先后变为3个路军:第一路军在南满省委领导下,活动在南满一带;第二路军在吉东省委领导下,主动活动在吉东地区;第三路军在北满省委领导下,活动于北满(今黑龙江省)地区。

关东军在东北

      从1931年开始,由于当时的国民政府并不承认东北抗日联军,所以除了中共中央给予的精神鼓励外,东北抗日联军没有得到任何物资供应、弹药支持。周保中在1936年5月16日的日记里记载了抗日联军生活的艰苦:“午餐,托炭窑工人代煮小麦,既非粥,亦非饭,焦黑难看,较猪食犹劣。戏问工人曰:‘此食狗吃乎?’答:‘不吃。’又问:‘猪吃乎?’答:‘猪不吃。’乃相笑视,俯就食,其色难看,其味恶难堪,然而亦足以果腹。”

      但在这样的环境下,东北抗联依然牵制住了日军的部分兵力。1936至1937年,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出现了高潮,这期间,抗日联军与敌交战达3976次,有效地牵制住日军。抗联人数最多的时候是1937年,达到3万多人,在整个东北70多个县活动。东北抗联的战绩引起了日军的注意,为了巩固其“后方”,日军对东北抗日联军进行了大规模围剿。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