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2日,苏中区党委书记陈丕显、新四军苏中军区负责人张藩等领导人经过慎重研究,决定首先收复宝应县城。他们指示苏中一地委和宝应县委共同商定收复宝应县城的具体作战方案,同时成立解放宝应县城前线指挥部,由苏中军区副参谋长梅嘉生、第一军分区司令员黄逸峰分别担任正副指挥,指挥部设在宝应北门外。
敌人三次要求谈判
当时苏中大部分主力仍在江南抗战,解放宝应县城的任务由第一军分区、宝应县独立团和苏中公学共同承担。指挥部在制订周密作战方案的基础上,对参战部队进行了分工:苏中公学警卫连配合第一军分区某部负责攻取南门和小南门;宝应县独立团负责拿下北门和西门;苏中公学24队负责主攻东门。决定于8月16日对宝应县城实行全面包围,决不让一个敌人逃走。就在16日晚上,宝应县独立团带领上千民兵群众率先向宝应城挺进。
新四军剧照
战士们得知要去收复宝应,高兴得近乎发狂。县独立团战士管德海患有很严重的胃病,经常吐血,正在疗养院里,3天只吃了半碗饭,当听说部队要打宝应城时,他便闹着要出院。后方医院没法,报告了团长。当着团长的面,他还是坚持要上前线,参加突击班,充当攻城尖兵。战士王华祝抱着不怕牺牲的信念,强烈要求参加突击班,决心在部队攻城时冲锋在前,为后续部队杀开一条血路。韦伸庚只有18岁,得知让他参加突击班,笑得嘴都合不拢。他作了牺牲的准备,攻城前把衣物日用品寄存在老百姓家,同时把联系地址记在本子上交给连里。
抗战资料图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对驻守在宝应县城的日军来说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日军仓皇撤退至徐州,留下伪军孙良诚部队106团和伪保安团计2000余人困守县城。原来驻守在黄浦、八浅据点的伪军也是穷途末路,龟缩进了宝应县城。15日,根据苏中区党委的批示,宝应县独立团和部分主力部队在地方武装和全县4万多民兵群众的配合下,开始对宝应县城实施包围,意欲迫使敌人就范,减少城内无辜百姓的伤亡。但伪军狡猾至极,试图通过谈判投降来拖延时间,伺机逃跑。伪县长委派士绅鲍执之、商会会长王锡等人分别出城与攻城部队进行了三次谈判。
最初,城里伪军派鲍执之出来洽谈。我方明确表示:驻宝应之伪军必须无条件投降,否则将彻底地消灭他们。限伪军在12小时内答复。
狡猾的伪军一面同攻城部队谈判敷衍,一面强迫城里小孩出来烧城墙脚下的民房,阻止我军攻城,还时常打冷枪伤害我战士。攻城部队识破了他们的诡计,不得不采取强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