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城,强攻
16日,宝应县委书记顾风、县长张遗、县独立团团长朱传宝、县武委会主任金求真以及副主任杜文白、县公安局局长周柏林等亲临前线,指挥地方武装和民兵。参战的全体指战员都显得迫不及待。等到晚上,前线总指挥梅嘉生副参谋长终于下达攻城的命令,独立团围攻北门、西门,彭雪枫部一个营和第一军分区黄逸峰部围攻东门、南门。18日,南、北门外街道全被我军占领,伪军被困于城内。
1945年8月22日上午9时,苏中军区向新四军军部致电,就攻占宝应的战略部署请求指示。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立即回电苏中军区:“22日9时电悉。根据中央新的指示,苏中主力部队仍集中先解决宝应城之伪军为主要任务,然后解决其他次要方向。在战术上,估计强攻能得手则实行强攻,或断其粮道,放开南面缺口,中途伏击,均须按当时具体情况决定之。望执行情形随时具报为要。”
抗战资料图
22日夜11时20分,总攻打响。皎洁的月光下,敌人占据有利位置作垂死挣扎。这一天是阴历的七月半,月光下面枪炮声彻夜不绝。我军的炮接连不断地轰击,把东门、北门的碉堡轰出几个大洞。伪军惊慌地伏到城墙上负隅顽抗,向城外投射硫磺弹,烧毁城脚下的民房,阻止我军接近;将一包包石灰向城外抛撒,使我战士睁不开眼来;他们又用刺刀居高临下刺杀我爬城的战士;他们更用轻重机枪疯狂向城外扫射。我军战士毫不畏惧,奋勇争先。总攻的命令下达后只有10分钟,我军突击班战士最先登上了东门。进攻南门的战士在月光、火光和弹雨中也登上了城墙。在大南门口,一连六班战士张石明和六班长首先登上云梯,刚爬到了一半,六班长挂了花。虽然后面的人还未跟上,但张石明噌噌几下就爬到梯顶,又连扔了4个手榴弹,跟着就翻上了城头,旋即直奔碉堡,俘虏了6个伪军,缴到6支长枪。这时后面的部队也跟上了,嘹亮的号声在城头上吹起来。同时九连也从小南门攻入城里。一班副吴学生往城上扔了五六十个手榴弹,逼使伪军退下墙城。战士们一个个生龙活虎,争先恐后地往城墙上爬,三班长郭平汉第一个爬了上去……城里伪军见大势已去,纷纷丢盔弃甲,缴械投降。
抗战资料图
早在包围县城的第一天下午,苏中公学学员蔡元如埋伏在东门口,只见城墙上敌堡睁着几只“大眼”,黑洞洞的,每个眼里架着一挺机关枪,对下面张着大口。此时他想敌火力配备甚强,若不先下手端掉它,我军冲锋时必招致重大伤亡,他便悄悄调来迫击炮瞄准了它。这时,两个敌哨兵背着枪正在碉堡前晃悠。他神不知鬼不觉地拦腰一炮,打个正着,将敌堡打穿,前后炸了两个大窟窿,敌人慌作一团。他奋起一跃,振臂大呼:“同志们,冲啊!”大家像猛虎下山,冲上去穷追猛打,敌人或死伤或逃散。他在东南角莲池庵捉住伪排长的老婆和一名伪军,命令他们将苏公校部以“自治部队”名义发给伪县长的通牒送到伪镇长处,迫使敌人纷纷缴械投降。
新四军收复首座苏中县城
经过数小时紧张激烈的战斗,进攻东门的部队最先突入城内。接着,东南、南面、西南、北面的各路队伍也相继突入城内。凌晨3时,伪军被全歼于城西北隅,战斗胜利结束,沦陷了6年之久的宝应县城获得解放。这次战斗全歼伪军孙良诚部42师106团、宝应伪保安团全部,生俘伪副团长、伪县长以及伪警察局长以下官兵2000余人,缴获各类辎重若干。这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苏中地区收复的第一座县城。
宝应县城克复后,运河沿线的氾水、界首、六安闸、车逻等地伪军,在反攻部队的威胁逼迫下相继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