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们”绑架国家
以“军刀组”为核心的日本陆大毕业生们,虽然是全日本捧着的精英,却有个软肋。这帮人从小就生长在军校的封闭环境中,普通的民众在想什么,政治是怎么一回事,他们根本就搞不清楚,也压根就没想搞清。对于他们来说,唯一的逻辑是落后就要挨打,强权即是真理。
当然,这套理论在19世纪末还是蛮吃得开的,毕竟那会儿世界上讲的就是“拳头大的是哥哥”的硬道理。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道就变了。1921年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开始大规模裁军。1921年日本的军费为七亿三千万日元,1930年则裁减到五亿日元以下,裁减额达40%。
东条英机孙女
但是,面对“偃武修文”的大好形势,有一帮人跳出来高声反对,领头者就是那帮陆军大学的毕业生。当时的日本军人日子确实不好过,经济大萧条,大裁军,一个接着一个。最好的学生不报考军校了,军人下馆子吃饭不给打折了,甚至连坐公交车还得见个人就让座。
这让当年的天之骄子们很是受不了,他们痛定思痛之后,决定闭起眼,继续按着当年弱肉强食的游戏规则玩下去。
于是,以陆大毕业生为核心的右翼军官社团成堆地冒了出来,什么樱会、一夕会。名字听起来挺艺术范儿,但会上唠的嗑其实都比较无聊。大家把在陆大学过的那套陈旧思路拿出来,对着已经变换的国际形势瞎分析一通。而这时东条英机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虽然他脑子笨,但笔记记得好啊。在一个错误的前提下进行推演,最蠢的那个人往往会走得最远,因为他总是最后才发现自己错了。东条英机就这么随着他的团体,在荒谬的坚持中一步步攫取了日本的核心权力,并把这个国家拖入了战争深渊。
有关东条英机“上位”的临门一脚非常有戏剧性。1941年7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日本近卫内阁召开最后一次会议,主题是讨论面对美国的最后通牒,到底是悬崖勒马还是硬着头皮开战。据说,当时会场上曾出现过长达数分钟之久的冷场——所有人都知道对美宣战是找死,但说投降又不敢担责任。
东京审判判决书
在令人尴尬的冷场中,大家看到已经担任陆军大臣的东条英机站起身来,慢慢掏出他那个招牌式的小笔记本,抑扬顿挫朗诵起了“皇国至此已无退路,陆军已下定决心奋战到底”。
这次朗诵,坐实了东条英机的战犯地位,注定了旧日本的灭亡。
后来日本学者考证说,这稿子其实是东条的参谋们事先准备的,根本就没考虑到当天会议上要做如此重要的决断,只是想照例喊一下口号。
但不管怎么说,时任首相的近卫文磨顿时了然——顶缸的总算来了。于是数月后,近卫内阁总辞职,东条英机成为首相,又过了数月,日本空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正式打响。
东条英机的故事,对于日本和遭其荼毒的邻国来说都是一个悲剧,更是一个寓言——起初,国家把命运托付给了一群精英。后来,这群精英为自己的私利绑架了整个国家,他们选出了一个“没主意”的庸人来代表自己。最终,这个庸人的盲动引来了一场泼天大祸。这听起来很荒唐,但通向它的逻辑链条却如此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