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虎头的老地下党李连生曾介绍,他与几位中苏军事联络员,在当时的国境线上负责收集日军构筑要塞的总体布局、进展速度等各种前沿情报。1938年8月抗联七军得知大批劳工在修日本兵营和地下军事要塞时惨遭迫害的消息后,冒死展开解救。挑选30名精干战士,趁夜色潜入日军工地,第二天外围派两个连兵力接应,解救出200多名劳工,其中70多人志愿参加了抗日队伍。
为偷袭苏联,日军在修筑要塞同时开始挖掘穿过乌苏里江底直达苏联远东第一方面军司令部的地下隧洞。当隧洞修过俄罗斯境内伊曼河时,洞内突发大水,将隧道淹没,这是抗联第七军里应外合,与苏军合力爆破的战果。
随着日军实施“拉网”战术,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于1940年秋命令虎林境内的抗联部队,除少数同志留下进行敌后斗争外,大部分分批突围,于11月2日安全转移到苏联境内整训。1945年7月19日奉中共中央之命时任八路军总部秘书长的李克农、伍修权乘飞机抵达前苏联,与苏军商讨解放东北的事宜,后派经苏远东军特训的第10先遣队,空降到虎头东麓,将沿途侦察的情报电报给总部,为苏军炮兵轰炸虎头要塞提供了准确的射击位置,使苏军在进攻时伤亡降低到了最低点。1945年8月,抗联部队与苏军一同出征虎头,参加了消灭日本法西斯的最后决战。
日本法西斯自掘最后坟墓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后,于8月9日零时决定,派远东第35集团军攻打虎头要塞。至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时,苏军已占领近一半山顶据点。然而,盘踞在要塞中的日军拒绝相信投降的消息,仍负隅顽抗,战争并没有即刻停止。曾参加过虎头战斗的日军山西荣少尉的战斗日志记载:“8月15日接近中午时分,收音机收听到东京广播,那是天皇的电台播音,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天皇的‘玉音’广播像患感冒似的,模糊得听不太真切,所以司令部都不信是‘玉音’。”
8月18日苏军派专员到要塞内劝降被拒后,向日军阵地发起了暴风骤雨般的总攻。苏军动用了前线所有轰炸机和火炮,并运来了新式武器喀秋莎火箭炮。在地面炮火的掩护下,派出侦察兵向井口、气口、烟囱和暗堡暗道里投放装满炸药的麻袋和一桶桶汽油。8月26日下午3时左右,虎头要塞的最后一伙隐藏在中猛虎山洞里的日军残兵被全歼。
至此,虎头大规模的激战18天,“北满永久要塞”被炸毁,日军被歼近2000人,53人被俘,包括苏联维诺格拉格夫少将在内的1490名苏军官兵为攻克虎头献出了他们的生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此真正落下帷幕,比日本宣布投降整整迟了1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