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出芙蓉阁上头,九天悬处正当秋。年年七夕晴光里,宫女穿针尽上楼。”这是唐朝诗人王涯《宫词三十首》之二十一中对于皇宫内院宫女们“七夕”生活的描写。“七夕”之夜月光明亮,宫女们尽上乞巧楼穿针乞巧。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还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在华清宫游宴,时宫女备陈瓜花酒馔列于庭中,求恩于牵牛织女星也。又各捉蜘蛛,闭于小合(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这种占卜方法是在七月七日乞巧节那天晚上,宫女们把捉到的蜘蛛关在小盒子里,早起打开看,以蜘蛛结网稀密预兆得巧的程度,如果蜘蛛结的网比较密实,那就是得巧多,如果蜘蛛结的网比较稀疏,那就是得巧少。得巧多的宫女肯定高兴,而得巧少的就比较郁闷。
为了表现与民同乐的情怀,“七夕”这一天,唐玄宗还特地允许宫嫔家中女眷入宫探望女儿,在乞巧楼倾诉衷肠。相关素材电视剧剧照
虽然,这一天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然而,后宫中无数的女性还是见不到男人。唐朝大诗人杜牧在《秋夕》中说:“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在只有一个皇帝的后宫,无数女性在“七夕”之夜的无奈和孤寂,看着牛郎织女欢聚,自己却形单影只,得不到皇帝的眷顾,更得不到皇帝的恩宠。
说到“七夕”,不能说《鹊桥仙》的词牌。这个词牌原本是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之事的。“七夕”这天,织女渡银河,与牛郎相会,以鹊为桥。宋代词人秦观这首《鹊桥仙》可谓是千古绝唱。
相关素材电视剧剧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织女是织锦的能手,纤细变幻的云彩很像是织女织出的锦缎,流星飞动,恨意难传,不知不觉中渡过遥远的银河相会。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金风”,就是秋风,秋天的五行属金。牛郎织女在秋天的白露时节仅只一度相逢,便胜过了人间平淡的长相厮守。“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温柔的情感像天河的水长流不息,短暂的相聚恍如一梦。怎么能忍心去看回程的鹊桥归路?看都不忍看,却不得不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千百年来,许多人一直认为这是推陈出新、大放光彩的一句。
但是,现实中生活却是极为让人伤心的。甚至于有锥心噬骨之痛。两情相悦谁不愿意长相厮守呢?朝云暮雨的情感或许不得长久,但是倘若连朝云暮雨都不可得,那再长久日子又有什么必要呢?在只有一个皇帝的后宫,那些如同杨贵妃一样青春美貌的女子,难得与皇帝长厢恩爱厮守,一度春风都往往可望而不可即。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就说到,“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后宫的“七夕”之夜是浪漫的,更是寂寥的,红烛清光,冷照画屏,坐看星空,长夜寂寥。从今不复梦承恩宠雨露,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