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79年对越反击战战俘:解放军被俘多少人?(3)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8-21 17:37:02

      伙食由越南战俘自行管理,厨艺好的人被推荐出来为大家服务。据说雝宁俘管所的越南河粉还挺可口。上述作家们光临的当天,适值5月1日国际劳动节,俘管所操场上还能见到以越文书写的庆祝标语与黑板报。毕竟中越两国的意识形态同属马列主义体系,都视“五一”为重大节日。后来两国交换俘虏,百色与雝宁两俘管所都将在押人员登记造册,如实交给越方;而大新、天等两处收容的“老百姓”,就只好用车送到边界的无人地带,悄悄释放了事。

      表面上换俘暗地里较量

      春寒料峭的季节终于过……去,转眼又是百花盛开的初夏,战俘们终于熬到了获释回国的日子。当年5月19日,中国方面首先宣布: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决定单方面先行遣返一批越南被俘人员,希望越南红十字会派人到广西凭祥市友谊关前的“零公里处”接收。所谓“零公里处”,就是中越两国公路互相衔接、里程碑镌刻着“0”的地方。这里场地开阔,边界走向清楚,没有争议,适于进行释俘作业。当天一早,双方的“红十字会人员”与武装警卫就来到现场,在边界两侧搭帐篷、摆桌子。明眼人一看就知,那些身穿便衣、配戴红十字臂章的男男女女,其实也是双方的军人。

4.jpg

      双方的办公桌一靠拢,戏剧性场面就随之出现。越方桌面明显比中方矮一截,也不如中方漂亮气派,这使插在桌上的越南国旗黯然失色。越方人员心有不甘,但无奈现场找不到其它桌子,只好临时搬来石块,把桌子腿垫高。第一次释俘过程大致平顺,获释的越南人穿着中方发给的蓝灰色新衣服,提着装满礼品的旅行袋,与中方人员依依惜别,一步一回头地跨过边界。此情此景使越方感到不舒服,但除了嘴里嘟嘟囔囔表示不满,倒未作出其它反应

      第二次是双方交换被俘人员,现场更加热闹。中方在高大的友谊关关楼悬挂两条大字标语:“热烈欢迎同志们回到祖国的怀抱!”“向回归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慰问!”营造出泱泱大国敞开胸襟的氛围,效果奇佳。从这次起,现场出现了双方邀请的外国传媒。站在越方一侧的是苏联及其卫星国的记者,本来日本共产党“赤旗报”记者高野功也在受邀之列,不料他两个月前深入谅山前线采访,竟死于中国军队攻城的炮击。中方请的主要是西方国家记者,包括“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

      中国被俘人员内部早已达成默契,遣返回国的当天,每个人一迈过分界线,马上脱掉越方所发的衣服,扔到地上践踏,赤着身体扑向久别的首长,嚎啕大哭,恰似饱受委屈的孩子向爹娘倾诉苦衷一般。有的人把衣服揉成一团,回头掷向越方人员,以示不齿。还有人激动得扑倒在地,连连亲吻祖国的疆土。一位原属广州军区后勤部某汽车团的司机,踏上中国领土后,立即从鞋底的夹层取出一枚解放军的五角星帽徽,以双手高高举起。据称,他从不幸被俘时起一直珍藏着这枚帽徽,用以激励自己保持对祖国的忠贞。

      双方被俘人员获释时截然不同的表现,被各国记者纷纷摄入镜头。越南方面始料未及,狼狈不堪。为挽回影响,越方政工人员佯装与归俘拥抱,低声命令后者扔掉中国所送的礼物,甚至动手抢夺,弃之路上。少数归俘又跑回去捡拾,使越方丢尽面子。6月22日是双方商定的最后一个换俘日,遣返的人数也最多。就在越方战俘鱼贯迈过边界时,一名越南民兵突然走出队列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越南领导人黎笋“背信弃义,破坏越中友谊”,表示愿留在中国,“与兄弟的中国人民一道建设社会主义”。突如其来的这一招,再次打乱了越方的阵脚。

      大约两小时后,越南人终于找到了下台阶,推出昆明军区第11军一名在开战前叛逃的士兵,让他也来宣读一份谴责中国侵略、要求留在越南定居的声明。这当然有一点牵强附会,因为叛逃者毕竟不同于战俘,但总算兵来将挡,还以颜色,使越南人少了几分尴尬。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