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伊朗门事件:揭美国与德黑兰那些暗中的小动作(2)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8-14 17:12:38

      2000枚导弹运抵伊朗,美政府净赚1800万美元

      麦克法兰从军火交易中尝到了甜头,他想借此打开美伊关系的大门。1986年5月,麦克法兰及4名助手持爱尔兰假护照,扮装成机组人员乘飞机秘密抵达德黑兰,他还带来了里根总统给伊朗领导人的信件和礼物,所谓的“信”其实是有里根总统签名的一本《圣经》,签名的那一页说的是各种不同宗教的信徒要和睦相处。

      至于礼物则是象征性的:一支手枪和做成钥匙形状的蛋糕,手枪意味着美国可以向伊朗提供武器,蛋糕则是打开美伊大门的钥匙。麦克法兰同伊朗高官举行了5天的会谈,他答应继续提供武器及配件,并表示伊朗温和派上台后,美国愿恢复两国关系。

      麦克法兰回国后不久,4架美军运输机秘密飞抵伊朗,带来了1000枚陶式导弹和数量不详的霍克防空导弹,随即第二名美国人质获释。美国武器的到来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伊朗步兵们不必再用“人肉炸弹”迎战伊拉克坦克,而只需在数千米外静候伊拉克坦克钻进陶式导弹的天罗地网,战场主动权也随之易主。

1.jpg

两伊战争中,头戴防毒面具的伊朗士兵正在向伊拉克人进攻

      据事后统计,美国以3000万美元的价格向伊朗出售了价值2000万美元的武器,这些武器中除了作战飞机、坦克、雷达等装备外,至少还有2000枚陶式反坦克导弹和235枚霍克式防空导弹。美国净赚了1800万美元,其中有350万美元经中情局转交给了尼加拉瓜的反政府武装。

      霍梅尼怒杀泄密者,里根勉强保住总统宝座

      1986年秋,伊朗政权内部斗争达到白热化程度。10月27日,黎巴嫩一家亲什叶派的《帆船周刊》主编萨卜利采访了伊朗伊斯兰解放运动办公室主任哈什米,这位心有怨气的家伙口无遮拦地向萨卜利披露了一条惊天新闻:美国正通过以色列秘密向伊朗出售武器,甚至连麦克法兰的德黑兰之行也抖搂出来。萨卜利立刻意识到,这条新闻将是自己记者生涯中最独家的新闻,也将是一生中最大的收获。

2.jpg

两伊战争中,身背美制导弹的伊朗士兵

      1986年11月4日,即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被占领7周年纪念日,这家从前默默无闻的《帆船周刊》靠美伊秘密武器交易的报道一跃成为贝鲁特的畅销杂志,2.5万册很快便销售一空。这条消息在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口口声声不同“支持恐怖主义的霍梅尼政权”打交道的里根政府极为尴尬,里根的声望急剧下降,记者们把它等同于尼克松“水门”丑闻,称为“伊朗门”事件。

      在伊朗人民面前信誓旦旦与“大撒旦美帝国主义”和“撒旦犹太复国主义”不共戴天的伊朗政府日子也不好过,怒火中烧的霍梅尼立即以“叛国、杀人、绑架和伪造证件”的罪名处决了哈什米。

      为查清真相,美国参众两院组成了特别调查委员会。虽然里根最后勉强保住了总统职位,但其亲信却纷纷落马。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波因德克斯特引咎辞职,中情局局长凯西也挂印而去,最倒霉的要算诺思中校,他被判处3年徒刑。在听到法官的宣判后,诺思无奈地说:“我只是一个在棋盘上任人随意摆布的小卒子。”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