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在青岛当被服厂厂长时,她恢复了“郭俊卿”的原名。她应邀给工厂和学校作报告,讲到当年拼刺刀杀敌人,她捋起袖子给大家看一块块伤疤,这历史的印记,记载着她的光荣。
那时,郭俊卿很少坐在厂长室里。她喜欢和工人在一起,和工人一起蹬缝纫机,一起在食堂吃饭,一起唱歌跳舞。郭俊卿聪明好学,她会拉二胡,唱京戏,《苏三起解》是她的精彩唱段。
她把苦命的妈妈从内蒙古草原接到青岛,还把她的小侄女当作女儿培养。人民没有忘记英雄,1962年10月,郭俊卿被请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六十年代中期,郭俊卿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揪斗。铺天盖地的大字报污蔑她是“假英雄”、“假花木兰”。“造反派”掀掉她的帽子,揪住她的长发,用谩骂殴打侮辱着我们英雄的人格。
郭俊卿受难的消息传开后,组织上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将她调到山东西部的曹县任民政局副局长。她再次改叫“郭富”。
女英雄失去了生育能力,可她爱孩子。当年在上海看病时,她从福利院抱回来一个孩子。这是一个可爱的女儿,她视作掌上明珠,她逗女儿笑,她教女儿说话。女儿跟着她从城里到了乡下。县委后院的一间破屋是她们的立足之地,晴天掉土,下雨漏水。
在那个砸烂一切的时代,优抚政策不落实,有的复退军人生活十分困难。郭俊卿一面被别人批斗,一面用她的赤诚安慰和帮助有困难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