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战役中的巷战
在解放天津战役中,纵深战斗主要为巷战。
当年,国民党天津守军为抗拒人民解放军,不仅修筑了环绕全市84华里的城防体系,而且在市区主要街道构筑碉堡工事,在其他街道和巷口堆积沙袋和铁丝网,强制商家、居民用砖瓦加固门窗。同时在中原公司(今百货大楼)、劝业场、渤海大楼等高大建筑物上修建“强力据点”。
还驻军南开大学北院(今甘肃路汇文中学)、耀华学校、中纺六厂、中纺七厂、大德隆纺织厂等地,修建防御工事,企图利用市区街道纵横交错、楼房较多的条件,进行拼死抵抗。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将此称为“大天津堡垒化”,扬言要效仿苏军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战法,做到“地无净土,屋无片瓦”。
新中国成立前夕,天津不仅是华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而且人口已达200余万,市区工厂、学校以及文化卫生等设施较为集中,同时,天津还居住有英、法、美等国侨民和领事机构,国际关系复杂。因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破坏程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坚决执行中央军委关于保护工厂、学校等地的指示,在巷战中尽量不使用重武器,并通过“劝降”等方式瓦解敌军。对拒绝放下武器的敌人,则采取精确战术,坚决彻底地予以歼灭。